首页 >
古代架空 > 非主流清穿_作者:我想吃肉(902)
对于东宫来说,与他们相关的事qíng也就是这么几样:皇帝病了几天朝会上还咳嗽了、东宫四小姨子入宫次数多了、皇帝要南巡了、皇帝在给太子打基础……
出了正月,康熙眼看着胤禩把侧室娶进了门儿,才心满意足地带着大队人马杀奔江南。
皇帝的记xing,从来都是可怕的。
十三阿哥这一回倒是带了嫡妻兆佳氏同行,可是在太子妃眼里,两人还真是“相敬如宾”。忍了几回,淑嘉还是没说话。
这一回南巡,就没有明珠和索额图了,然而李光地还是过来朝见了。见康熙面前又添了一个很是眼生的少年,李光地看了一下衣服,又比了一下年龄,想着之前收到的消息,这是东宫二阿哥?
明珠没跟过来,他儿子揆叙倒是来了。东宫奉行的法则就是,老子不好意思去结jiāo的人,放任儿子去卖萌。揆叙同学掌管翰林院,呃,叫揆叙老师或许更妥当一点。翰林院里才子多,皇太孙找上揆老师,请他帮忙回京后寻字好的翰林写写帖子,也在qíng理之中。
揆叙对这样的示好要是还没有积极反应,那他就不是明珠的儿子了。胤礽给了弘旦一个“gān得好”的眼神。
康熙是个用功的皇帝,淑嘉从来都不否认这一点,在路过山东的时候,万民感恩的场面还是很震憾的。山东遇灾,康熙截漕粮以赈,山东人民很是感激。唔,客观地说,康熙在内政外jiāo军事方面,已经力所能及能做到了历史条件下的最好了。
淑嘉倒有一件想了好久的事qíng,终于在圣驾再次驻跸江宁的时候可以开口了。
到了江宁,要是曹家人不见驾,那就不正常了。曹寅见驾,被康熙问了很多政务上的问题,说完了正事,康熙不由又问一问曹寅家中的qíng况。曹寅的母亲是要被问及身体的,曹寅当然答一“好”字。
曹寅元配无所出,姬妾也是如此,后来娶了继室,才有了一子两女,继室所出,当然年纪会小。康熙倒也关心曹寅的后嗣qíng况,曹寅如实回答:“奴才有两女一子,儿子尚在读书,长女渐长,将到入宫伺候主子们的年纪了。次女比长女小上三岁,前年圣驾南巡,次女福薄,竟是病了。”
康熙沉吟了一会儿:“知道了。”
扭头回去,他就通知,要给曹家的女儿抬旗、指婚——当然,明旨未发,他只是把打算跟太子说了一说。身体渐渐不好,康熙这是担心万一遇到个什么不测,他告诉太子了,太子总要把这件事qíng给执行下去,也不枉了他与曹寅君臣一场。
胤礽转脸就跟淑嘉说了:“汗阿玛想给曹寅之女抬旗,指婚讷尔苏,回京后就有旨意下。”撇撇嘴,不予置评。
淑嘉对这门婚事不惊讶,她惊讶的是:“回京就办?今年?那姑娘有十三了么?”仿佛记得前年见她的时候年纪还小?十岁左右吧?唔,那也差不多了。
心中一动,那件事qíng正事借机说一说了。所以他对胤礽道:“有件事儿,你还记得么?那一回我说的,想叫孩子们晚些儿成婚。”
胤礽当然记得了,这是件大事儿:“怎么?”
“弘晰也长大了,再过后年就是大挑了,曹家女儿明年十三?讷尔苏年纪也不大,汗阿玛这就定了这门婚事。我怕汗阿玛来了兴致,这一路再给弘晰定一门亲事,要催着办事儿。”
胤礽会意:“我与汗阿玛说去。”铁帽子王都能有包衣岳父了,这事上还有什么事qíng是不可能的?
胤礽把过于年轻的人血气未足、身体尚未长成这样的理论基础先搬了出来,说这样对身体不好,孩子也容易早夭。
康熙不是傻子,听了胤礽的说法也是吓了一跳——听着满像这么一回事儿的。
“依着你,就是要弘晰下回大挑之后再等三年?你是怎么想到的?”
胤礽一顿:“要不是弘晰年纪渐长,我也想不到这上头来。汗阿玛知道的,这些事qíng,我咳咳,不是太上心的。弘晰快要长大了,太子妃给他备着诸事的时候,从成婚所用之人、物,想到了婚后有了孩子要怎么照顾的事儿,头生子要用什么例,拿不定主意,过来问我。我们想总要比他叔伯们的孩子次一等,一来二去说出来的名儿都是……已经去了的孩子的,这才吓了一跳……”
不用想了,你年轻时死了一串的儿子,你哥哥、弟弟家排行先前的儿女夭折了一串儿。皇子里除了胤禔,胤礽长子长女,胤祉长子长女,胤禛长子长女……都挂了。再往下,也是各种死孩子,老五老七好一点,老十开始又是死了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