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对待就养出个郡王福晋的家庭,大约已经超出了官场追究警戒线。
与曹佳氏看太子妃一样,太子妃也从曹佳氏的服饰上看出了端倪。低调,从来都是最牛X的炫耀:“那姑娘一身的玉石簪子、镯子,加起来要值个几百两,衣服的料子亦是不凡。光这一身行头,就顶她父亲几年的俸禄了。”
考虑到做铁帽子王福晋要准备的嫁妆,这就更不是一笔小数目了。曹佳氏本人虽抬旗了,其父母身份却不高,为了不折脸面,嫁妆就更不可能寒酸了。后来又见了曹佳氏几回,小姑娘不能说身上衣服首饰完全不重样吧,也是样头颇多,一小姑娘一季首饰都能值个一、两千两。
这曹,真的……挺找死的。曹家被抄,还真不怎么冤枉。淑嘉是知道现在国家财政已经有些吃紧了,国家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你们还这样,不抄你抄谁啊?
曹家会么样,淑嘉是一点也不想去思考了,真是太幻灭了,还以为他们是给康熙背了黑锅呢,还以为他们是在皇子夺权过程中站错了队惨遭报复呢。还因为曹雪芹而对曹家惋惜过呢。
我靠!真làng费感qíng!
回到东宫,抹了一把脸,淑嘉抱起小本本,准备给五阿哥、七阿哥、十四阿哥家儿子们的百日礼物。此外,还有给大阿哥家大格格添箱的东西。马上就要随驾去塞外了,行李要作清点,这回又有不少皇孙同去,还要准备些与他们有关的东西……
自己的事qíng都忙不过来了,哪还有心再去管别人?还是各人顾各人吧。
第204章 刚才忘了写标题
淑嘉跟胤礽说这话,是树dòng吐槽,因为一部《红楼梦》她对曹家多少生出些同qíng感慨,一朝天子一朝臣啊,用完就扔没良心啊。上回南巡看到曹家的场面,心里还有点为他们不值,为人作嫁真可怜。今天一看这几乎要成型了的郡王福晋,前后一想,太子妃的玻璃心就碎了一地。不吐不快。
胤礽对曹家,没有康熙那么深的感qíng,也没有妻子那么复杂的执念,他只就事论事地一看。满朝官员是越来越[哔],这一点大家都有所察觉的,在某个范围之内,谁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算了。就是东宫,也会收到门人的孝敬。经历过自家财政危机的皇太子颇知其中门道。
织造本就是肥缺,曹寅等与皇帝关系又颇为密切,还有些秘密任务,过得富足一点,在胤礽看来完全是可以理解的。只要曹家不惹到他,这些事qíng看在康熙的面子上、看到曹家对他尚算恭敬的态度上,他也就当不知道了。
经淑嘉一说,胤礽才注意到曹家有些出格了。不怕你贪,贪点是常态,这没关系――就怕你出格!这一出格就不好办了。由此胤礽就想到了另外一件事,曹家似乎还没有醒悟?这可麻烦了。
国家财政是个什么样子、吏治又是个什么样子,胤礽还是有个比较清醒的认识的。这个国家就没有哪一年是全国无饥荒的,这个国家的官员清官不是没有、贪官却在大面积滋生。
隔阵子必有一处边民或者别的什么人作乱一下,今年红苗的事儿才刚有眉目,这红苗都修理了两三年了!为平叛花了多少银子了都。为什么会这样乱?吏治不清、税赋渐重,人家受不了了,不想在沉默中死亡只好在沉默中bào发。
清吏治、开财源、查亏空,这是胤礽心中定下的几项政治任务。眼下却没有条件去做,康熙的目标是维稳,老人家上了年纪了,喜欢天下太平,而且……又有一点想平稳jiāo接政权的意思,他不能允许有不和谐音符发出。胤礽只能窝着。
此事只能留在以后来办。然而曹家被太子妃提了出来,无疑使胤礽看到了另一道障碍。
一朝天子一朝臣,这话不假。还有一句话,叫做“三年无改父道”。
你可以不用你爹的旧人,让他们回家抱孩子。但是你要翻旧账、让人家连孩子都抱不成,那就是你的不对了。
不处置,就由着他们侵蚀国家肌体?那都是自己的钱啊!处置,那就是天xing凉薄,不顾老臣对你父亲的贡献。很多事qíng就是这样,名声与实惠难两全,愁煞鱼与熊掌想兼得之人。
胤礽把后槽牙磨得咯咯响。TMD!他还不能“提醒”,他一“提醒”呢,就有“警告”的意思。潜台词:你小子老实点,再不老实,等我上台收拾你……在这节骨眼儿上,这不
是找仇家、bī人跟康熙诉苦么?
不行,他得去查一查这样的“老臣”还有多少!我不想赶尽杀绝,你们也别把事qíng做绝啊!你好我好大家好,这样才行么。事qíng实在棘手,就只好……借刀杀人了。他不能做的事qíng,jiāo给他汗阿玛去做,就容易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