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国家领导人的,尤其在这样一个qíng况复杂的国度里,就没有一年不遇灾、没有一月不遇事的。早就练就了再多的困难要压在心里的本事,脸上还要嘻嘻哈哈地去与蒙古兄弟联络感qíng,吃喝玩乐。
一路玩到七月中,京中三阿哥等人要过来替换四阿哥等人了,又有了件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事qíng发生――四福晋诊出有孕来!
生过一次孩子的人,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应该有所了解的,两回小日子没到,这事儿就有了八成。四福晋便借口不舒服,叫御医来诊一诊脉。
疑难杂症可能诊错,这喜脉要再诊不出来,御医就不要混了。
消息传来,女眷堆里一群人都为四福晋高兴。
四阿哥得到信儿的时候,也是止不住的傻笑,他先后有四个儿子,不幸已经死了俩了,剩下的两个看着也摇摇yù坠,qíng形只比老八那那么一咪咪。然后想起自己是要回京的,可是孕妇经不起颠簸,不可能快马加鞭地走。
最后,康熙作了决定,四阿哥今年就先不轮换了。
决定刚一作出,京里又传来一个不好的消息,苏麻喇姑病危。苏麻喇姑有一习惯:病了不吃药。京中阿哥无论如何劝,她就是不肯破戒。康熙知道她这一习惯,也是无可奈何,最后下令,不吃药是吧?给她做法事邪看行不行……
当然是不行的,清代又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于康熙四十四年秋……病逝。
作者有话要说:
〔1〕这只是最简单的例子,就像剔除了影响因素的物理公式一样,实际qíng况比这个复杂得多==!地主的身份有不同,他们的纳税qíng况也不一样……
看了流思镜同学的长评,现回答问题如下:(抹汗,好像在做报告……)
一、关于太子的能力问题,他从十几岁就开始监国接触政务,康熙亲征时期后方是jiāo给他的。《圣祖实录》:“康熙三十五年二月,甲寅谕大学士等此次各部院衙门本章停其驰奏。凡事俱著皇太子听理,若重大紧要事,著诸大臣会同议定,启奏皇太子。”
以及,康熙对于皇太子的处事能力是有好评的。
TT这方面的内容我前文有写的。
二、由于选取的主角她就是个活在宫里的女人,办的事qíng就是这些婆婆妈妈的事qíng,涉及朝政的问题,她只能侧面来知道、建议,很多时候信息还不全……只能在家长里短里去影响丈夫,这是从一开始选取人物的时候就决定了的。
至于歌功颂德与自我陶醉,目前还不是时候,至少我写的时候是陶醉不起来的。
三、关于皇太子,他就是个二把手,他有思想有抱负也只能压着,谁叫他是二把手呢?他的身份决定了他介于君臣之间的尴尬处境,做皇帝之后可以qiáng硬,因为他阿玛至尊。纯粹
是臣子,力求表现,也是为国这民。他一太子这样gān了,算个什么事呢?找拍了。史上一废太子的主要原因就是康熙觉得太子太qiáng硬了,甚至说出“yù分朕威柄,以恣其行事也。”这样的话。皇太子要真跟他爹来硬的了,也就可以直接领盒饭了。
而关于康熙朝后期的政治、经济问题,我只是刚刚开始写。这个,等我写出来再讨论也来得及。
四、土地兼并等问题,康熙本人已经察觉了,摊丁入亩最早是在康熙朝就开始试点,并非雍正首倡。康熙末年,四川、广东诸省已有将丁银摊入田亩征收的qíng况了。
不知道有没有说清楚,欢迎大家讨论。
第205章 出巡归来的孕事
对于苏麻喇姑的身后事,康熙及诸皇子也称得上是尽心尽力了。康熙命按照嫔的级别给苏麻喇姑办了葬礼,苏麻喇姑抚养的十二阿哥胤祹更是申请为其守灵、百日供饭、三七念经。康熙一一批准。
然而逝者已矣,活人的日子还得继续。康熙继续给他家太子铺路,不断有各式有东宫履历的人被提拔,有入中枢为六部侍郎的,也有被点做乡试考官的。更有一样,石文晟由广东巡抚被提拔成了湖广总督。
湖广、云南、浙江……对于淑嘉来说都是很熟悉的地名,基本上她叔祖呆过她叔叔接着杀回来,嗯,她爹也在浙江混过。
康熙爷对石家确实是另眼相看的,这让她的内心非常矛盾。
四福晋又过来与她商议事qíng:“圣寿节又快到了,不知道二嫂今年有什么打算?”四福晋的意思是,咱们通个气儿,别到时候重样儿太多。一般qíng况下,大家都会送些佛像啊、菩萨什么的,谈不上谁跟谁撞车。只是今年来了回糙原,带点儿糙原特产回去也是应有之理,在这土特产上,大家的相似度别太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