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策_作者:董无渊(327)

2017-04-26 董无渊 宅斗文

  欢宜偏了偏头。想了想,对行昭的说辞不置可否,心却放下了。

  宫里人jīng明着呢,糙往哪头倒,就能断出今儿的风往哪处chuī,上上下下都在咬耳朵猜测,说是方皇后要为六皇子周慎定正妃了,淑妃不以为然,坐下来平心静气地给老六细析“给你娶媳妇儿能不和我说?我和皇后的jiāoqíng多少年,王嫔和皇后的jiāoqíng有多少?二皇子相看正妃的时候,连王嫔都跟着去凤仪殿瞧了瞧。皇后若是起意给你相看,能不告诉重华宫一声?”

  老六当着淑妃面,气儿是沉了下来,可背后便给她塞了个红玛瑙石榴开花样式的摆件儿,托她过来探一探。

  若当真是为老六cao心,行昭能不同她明说?

  功成身退,欢宜心安理得地收了摆件儿,又给六皇子递了信儿后,便安安心心地等着十月初八山茶筵了。

  一场雨来得急,倾泻而下,一连几日都是夜里落雨,到了早晨反而放了晴,大清早起来,雾气散不开,迷蒙着团在了一块儿,凝浓得像化不开的rǔ酪。

  到了正日子,行昭起了个大早,麻溜地用了两块儿翡翠苏,吭哧吭哧喝下一大碗rǔ酪,又要了一碗素三鲜银丝面吃。huáng妈妈看得眉开眼笑,端着碗烩竹荪、山药泥、小huáng瓜块儿的jī蛋羹跟在行昭屁股后面,直劝:“吃几口jī蛋羹坏不了事儿!往前闵太夫人去了,信中侯夫人还偷偷摸摸往闵家娘子嘴里塞牛ròu片儿呢!”

  宫里摆宴大多吃不饱,行昭便用得比平时更多些,过会子才能提起jīng神来。

  方皇后是担心小娘子三年不沾荤腥长不了个儿,便松了口悄悄让人加点jī蛋在膳食里。

  行昭心里却过不去这个坎儿。

  到底两世为人,huáng妈妈像老母jī似的跟在她后头,正在试衣裳的行昭登时就不好意思了,红着脸三下两下把襦裙穿上了身,左躲右躲避开huáng妈妈,闷下头就快步往外走。

  huáng妈妈端着jī蛋羹总不好再跟出去了,巴着门框望着小娘子的背影,轻啧了一声,话里明明是欣喜的,却还是要拿三分惋惜来掩盖:“姑娘到底是长大了…”

  尽管艰难,尽管多舛,终究也在慢慢地长大。

  后头跟着的小宫人捂着嘴吃吃笑,huáng妈妈肃起神色回头瞪一眼,却没绷住,半道上转了笑:“便宜你个小丫头了!拿去吃吧!”

  从瑰意阁到正殿路不长,一路过去,却赏心悦目得很。

  游廊边摆着青石栅栏小间,里头种了青幽幽的丛糙,又用小石头压住,廊外罩着天云碧色的帐幔,或是绣着双蒂芙蓉开,或映衬着今日绣了几朵碗口大的南山茶,或三笔两笔绣了几波水纹,没什么挡风的用处,就图个好看。

  心随景动,行昭一进正殿便是止不住的笑,方皇后多看了两眼,神色便也跟着舒展开来,又嘱咐了几句“罗家小娘子比你长两岁,xing子娇得很,你得注意着些。”,“令易县公家的长女身形有些大,若是遭别人笑了,你要帮着解围”,“都是金尊玉贵的掌珠,谁落了颓,咱么主人家都没颜面,八面玲珑听起来不好听,可长袖善舞却一直是个好词儿”。

  罗家娘子是新入阁罗阁老的长女,罗家是正正经经的名门望族,诗书传家,根儿深扎在川蜀蓉城。罗阁老入阁中央,罗家嫡支这才迁进京来,和方家的qíng形像得很。

  今日,方皇后邀的多是文臣世家的小娘子,要不就是宗室皇亲,没有老牌的勋贵人家也没有武将之后。

  七月八生辰之后,方皇后便改了寓教于乐的方式,变成了不讲道理直接留课业,方皇后扔了份儿名单给行昭琢磨,行昭便老老实实地打听各家小娘子的身家背景,第二天就给方皇后回了话儿,“勋贵人家和贺家牵扯甚深,若是哥哥想自立门户,此贺即非彼贺。念旧qíng的,念的都是临安侯的旧qíng,看扬名伯也是当做临安侯的儿子再看,一辈子都斩不断这个关系了…哥哥身世复杂,既有方家血脉又承贺家亲眷,背靠武将世家,若再娶武家出身的小娘子,前途或能锦上添花,却也可能徒惹猜忌…大家名流的清贵世家就很好了,立身不偏不倚,自有一番jīng气神在,外能承训家风,内能掌中馈辅助哥哥…还能教好儿孙…”

  日子越久,她便越发觉得教好儿孙最重要,时人重宗祠家族,一代兴盛没什么了不得,三代都兴盛,这个姓氏才算是立住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