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策_作者:董无渊(345)

2017-04-26 董无渊 宅斗文

  此番角逐都是小试牛刀,从微处着手,过后的争储之战,才又是一场腥风血雨。

  PS:

  行昭把花灯摆出来,听了方皇后那番言论后又收回去了,其实能看出来行昭是在摇摆的吧?还有段小衣的弟妹,要联系前后文看~

  正文 第一百七二章 议亲

  一不留神就过了三月,方福就是在这样一个糙长莺飞的时节过的世,瑰意阁辟了一个小佛堂,拿青竹扎了篱笆,竖在湿意熙攘的泥里,里面青烟绵绕,檀香细密的味道好像每一个地方都能渗得进去。

  行昭跪在蒲团上,轻阖上眼,心里长长舒出一口气儿。

  心绪好像比往常更安宁了些。

  世人皆道,怨怼能更为长久地活在这世间。当人满足的时候,欣喜与欢快常常只会昙花一现,而一旦心生怨怼后,便像长了几百年的树木,根深蒂固地牢牢存活于血脉之中。

  是啊,痛了才会更深刻地记住。

  可这样…

  未免也太悲观了点。

  行昭缓缓睁了眼,起了身,再恭恭敬敬地敬了三炷香。

  瑰意阁离凤仪殿不过一条长廊,走在檐下,时不时有面生的小宫人在引领下畏畏缩缩地行礼“温阳县主安好…”,说完这六个字儿冥思苦想了好像再也刨不出来可以说的话儿了。

  行昭停了步子,先让小宫人起了身,便笑着问莲玉:“…chūn选的宫人不是五月领差事吗?怎么还这样小就来当差了?”

  是好小啊,就连行昭看过去都只能俯视,只有七八岁吧?

  莲玉笑一笑,回得十足言简意赅:“各宫都缺人,只好抓紧调教。”

  方皇后借陈德妃宫里那个宫人的由头,阖宫开了恩,彻彻底底地将往前残留下来的死角清了出去,便只能再选一批年纪轻的进来,新旧代换,是旧势的大换血,也是新旧势力的对抗和jiāo锋。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行昭点点头。从兜里掏了几个金馃子出来三个小丫头一人一个,有个绞了平刘海,眼睛大大的丫头怯生生地伸手出来接了,还晓得深屈膝福礼,一双眼睛藏在刘海里,转来转去像只刚断奶的猫儿。

  行昭便笑:“你叫什么名字?哪里人啊?”

  那丫头手里攥了攥金馃子,声音放得柔柔的,奶声奶气:“我叫虞宝儿,是皖州人…”

  领着这三个丫头是碧婉,碧玉一个字辈儿的。当下一惊,赶紧出声斥责:“规矩都忘了!再给温阳县主说一遍,你叫什么?”

  “奴婢唤作宝儿…”

  小丫头想哭却不敢哭。身形瑟缩一下,往后一靠。

  宫里当差的宫女儿哪儿有姓氏啊,除非你飞huáng腾达了,爬上了龙chuáng,封号前面就是你光宗耀祖的姓氏。要不然就是你死了,墓碑上能再见到你姓什么。

  碧婉便将她掩在了后头,满脸是笑同行昭福了福身,解释道:“这一群都是从皖州僻静点儿的小山乡里面选出来的,没多少见识。小丫头才进宫在您跟前出错儿倒没什么,若是拖到外头出了错儿。那就不得了了。”

  合着是在她跟前练练手。

  行昭抿嘴笑一笑,再瞅了瞅那小丫头,长得亮眉亮眼的。一团孩子气,眼里雾雾蒙蒙一片,怕是没理解到碧婉的回护之意。

  “跟着你碧婉姐姐边当差边学,若学得好,便求了皇后娘娘。将你要到瑰意阁来伺候。”

  碧婉大喜,连忙撺掇宝儿去行大礼叩谢。在凤仪殿伺候的宫人走出去本就高人一等了。可什么样的人能进凤仪殿?长相好,出身清白,手脚麻利,脑子机灵,每天一句话要翻来覆去想多少遍才能抱着自己全部身家半挨着枕头睡过去。在瑰意阁又不一样了,只要不越过底线,温阳县主宽和得很。

  底线是什么?

  就是一个字,忠心!

  嗯…这是两个字…

  碧婉欢喜晕了,行昭抬眼看了看她,笑着抬步往里去,这个孩子是叫宝儿吧?长得灵气,名字也好,白白圆圆的一张脸团在一起,她母亲也是长了一张圆圆的脸,长成这样的女子本来就应该福气重的。

  可惜有人不知道惜福,活生生地将自己折腾成一副要死不活的模样。

  正殿的夹棉竹帘掩得紧,碧玉蹑手蹑脚过来给行昭附耳轻言,“皇上下了早朝就过来了,向公公说在今儿个早朝山西总督赵帜赵大人遣了急行军送来几顶头颅,说是当日刺杀梁庶人的山贼已经就地正法,并且自请降级,职行不当,以儆效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