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策_作者:董无渊(373)

2017-04-26 董无渊 宅斗文

  刑氏走得虎虎生风,蒋明英抿了抿嘴,在后头跟得吃力极了。

  将拐过门廊,刑氏便听见了里间方皇后的话声儿。

  “…林公公前些时候遣人去湖广瞅了瞅,那一万亩良田瞅着还算不错,山下的平地上能种粮食,山上种果树也好养活禽也好,等过了门,专心找经验老道的庄户人家去瞧一瞧。”

  “田地金银,欢宜倒不是很在乎…”

  淑妃下面话儿没说完,顺耳听见了蒋明英的细声通禀:“平西侯夫人到了。”

  正文 第一百八五章 双囍(上)

  欢宜的婚事是一早就敲定的,可婚期却定得有些急。

  方皇后、平西侯夫人、淑妃三堂会晤之后,又请了钦天监算日程,又是请皇帝过目,便将日子定在八月份,正是初秋时节。

  行昭有些闹不明白,她是算夫家人呢,还是算娘家人?她是新郎官儿的表妹,可也是新娘子的表妹,是待在宫里头送嫁就好,还是要去公主府闹dòng房?

  她私心里是极想出宫的,可方皇后是欢宜的嫡母,要镇在宫里头送嫁的。

  方皇后没那么多顾忌,笑盈盈地叫蒋明英给行昭置办了件儿满襟双柄芍药红高腰襦裙,绣工做得好极了,袖口襟口细细密密地三圈儿,水纹绕着波纹,波纹绕着天碧蓝,又选了副极镇得住场的祖母绿翡翠头面,行昭一瞧这装备,便不由自主地把一张脸皱成了团子状,“是欢宜姐姐的大日子,阿妩穿成这个模样,又不是上台唱戏…”

  方皇后恨铁不成钢:“满定京的夫人奶奶们都去,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小娘子除服之后头一回出去,也叫中山侯家,宣平侯家的夫人们都瞧上一瞧…”

  嗬,一不留神话儿说破了,方皇后赶忙转了话头:“记得戴三四套衣裳去…”想一想gān脆算了,“还是头晚上让蒋明英先把衣裳带给你舅母保险点儿,莲蓉丢三落四的,我不放心。”

  行昭眉梢一挑,转过身就去问蒋明英又是中山侯,又是宣平侯家。这唱的哪一出。

  蒋明英便笑。凑过身来细声细气地透底细:“…宣平侯的长子今年刚好十五岁。中山侯的长子好像也满十六了。”

  中山侯刘家钱多,宣平侯林家没个正经的侯爷夫人,尚属太夫人当家。

  一个家里有钱,一个家里没妈。

  方皇后真是矛盾得不知道该选谁好呢…

  行昭默了一默,心里头陡然一空,像七巧板缺了一块,像蹴鞠踢了个空球儿,像长久而来的虚妄幻想终于被现实戳破。你听,不对,本就是虚妄幻生,怎么会有声音。

  不过,这样也好。

  日子有了盼头,就好像过得特别快。

  临到婚礼前一天,行昭特地选在晌午去见欢宜,欢宜便拽着行昭不让走,手指头冰冰沁沁的,话里话外尚还带了哭腔:“你明儿个是来重华宫。还是去公主府?”

  “去公主府,算是夫家人。”行昭答得慡快。见欢宜夸张地舒了口气儿下来,便直笑:“若阿妩不去,你便不嫁了?”

  这还没上花轿,欢宜迷迷蒙蒙地泪眼婆娑,想点头又点不得头,行昭当下心便软了,要唐代仕女图上的美娘子在你跟前梨花带雨,你也得心软。

  “我都不认识那些人…”婚期越近,欢宜没来由地心焦气躁,只要身边人是好的,刀山火海一起闯,小娘子的心愿常常都想得很美好。

  可如果桓哥儿变成了一个薄qíng寡义男儿汉呢?如果婆母不喜欢她的身份呢?如果方家没争出头呢?如果…

  未来的日子里有太多的如果了,一个不经意,一个yīn差阳错,便能全盘覆没。

  行昭是出过嫁的,可她出嫁的时候满脑子都是周平宁会不会要她,会不会将她撵出去,会不会在往后漫长的岁月里喜欢上她。

  新嫁娘们忐忑心绪中,暗藏蕴含的那份欢喜,她从来没有体会过。

  可她能够想象。

  行昭轻轻握了握欢宜的手,语气放得很柔很轻:“你认识的,你的夫君,你的小姑子,你的婆母…你只要认识这些人就够了,只要认定这些人是好的就够了,别的都不重要。”

  行昭越说,心便越往下沉。

  欢宜身形颤了颤,没隔一会儿,便静了下来。

  八月画堂韶光清丽,十五六的欢宜端正娴雅,双肩放平,素手搁膝,有柔光从窗棂之中投she而入,打在她的侧面之上,安静得好像一幅画,一副隽永轻描的水墨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