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策_作者:董无渊(509)

2017-04-26 董无渊 宅斗文

  行昭原本以为是行景一直以来找的托辞——沿海没有安稳,镇守的武将如何凯旋回京?

  可如果qíng形都严重到地方要向中央直隶求援调兵了,行昭真是一颗心都吊起来了啊,在家里头磨啊磨,赶紧给罗氏洋洋洒洒写了三页纸,莲玉在一旁赶忙备下了米浆糊,行昭一搁笔,心里头反而平静下来了。

  她写信能有什么用?

  旁人是不敢拦她的信,可就从定京城送福建去,快马加鞭,只在大驿站停靠,七、八天能到。如今既是战乱时节,拖拖延延的,怕是得拖到十五天之后了。

  十五天之后是什么样的场景,天知地知,人不知,她不知。

  莲玉拿着米浆糊,糊也不是,不糊也不是。轻声问:“…拿了端王府的帖子走,不求安稳走水路,咱们走陆路,快马加鞭顶多八天就能到。不过您写这封信…是想说些什么?”

  行昭手里头攥着信纸。突然有些明白了母亲当时的心态。

  唯一的胞兄在外征战,再骁勇善战,他也是ròu做的血铸的,一个大刀砍在身上,他会疼会流血也会…死。

  行景尚不是生死未卜,下落不明,她便担心得寝食难安,当日的方祈行踪未定,甚至在朝野上下谣传通敌叛国之罪名,她的个xing较之方福坚韧一百倍。尚且如此。她那一向软弱的母亲又该是处在一种怎样的jīng神状态下呢?

  行昭转身把信纸折成三叠儿收在chuáng头的梨花木箱子里。

  她必须qiáng迫自己找事儿做。给阿谨和元娘打络子,配色、抽丝、穿线再一点一点地打下去,行昭很难一心二用。专心专意地打完两条络子,一瞧更漏,这一上午都还没过完呢。

  又摸摸索索找事儿做,先吩咐人jiāo待下去,“严氏和那个负责采买的管事赏碗药下去,王府里全都警醒起来,下人们还是能见家眷的,可只限见家眷,往日旧识、故jiāo好友都原处打发了,否则一旦府里有个什么闪失。就先拿这些人填坑…”

  莲玉心里头默默记下,后又听行昭后语。

  “把通州庄子上的那个张德柱调任回京来,先放到莲蓉她爹的铺子里去当个小管事,告诉他,他的起点与常人并不同,好好gān下去,是一步登天还是步步惊心,全看他的忠心。”

  段如箫被放在通州庄子上一放两年,张德柱不可能没瞧见,可他啥也没说,既没给贺家人通消息,更没给外人通消息。

  老老实实地待在通州一待就是近一年。

  沉得住气,会说话会办事,能来事儿也会瞅机会,是个能用的人。

  奴才也是分个三六九等的,头一等的是在主子身边儿近身服侍,得脸的,最尾一等,就是被主子打发到远地儿去,连正府邸的门框都摸不着。张德柱如今的位子一下子从最末等,跃升上了前三等。

  奴才的命运全由主子们决定,那主子们的命运呢?

  全由比他更势大更qiáng大更说得上话儿的人决定。

  把自己的命运jiāo到别人的手里,任人搓揉圆扁,是个人都不会高兴,所以才会有这么多的争斗。奴才争着成为主子们身边得用的人,走仕途的人们争着攥紧自己手上的权柄再把眼睛盯到了别人的锅里,会投胎的、生来就比别人尊贵的天潢贵胄们争着成为天底下最势大的那个人。

  可更多的时候,争只是为了保住一条命。

  莲玉不问不答,应诺而去。

  正午吃饭,大约是苦夏,这些日子行昭都没胃口得很,如今被这么一桩事堵在心里头,更是什么也用不下,喝了几口汤便把碗放下了,心里像是有东西提醒似的,眼神直往窗棂外瞅,没一会儿就瞅见了一个还穿着朝服带着乌纱帽的人儿三步并作两步走过来,眼神一亮可身上却懒怠动弹。

  六皇子朝珠都还没取下来,一眼看见行昭盘腿坐在炕上,很没jīng神的模样,笑道:“是在等着我吃饭?”

  被老六的qíng绪感染,行昭心里头陡然一松,心里的那根弦松了下来,身上慢慢地就变得暖洋洋的了。

  六皇子中午很少回府,一是八宝胡同离皇城远,二是黎令清都在岗位上守着,老六没这个资格要求特殊。

  他是怕她心里慌,特意来安她的底儿的吧?

  行昭朝六皇子努努嘴,示意他赶紧坐下用膳,给他盛了饭盛了汤,他们两个人吃饭就从来没顾忌过食不言寝不语的规矩——当真顾忌了,他两这见天儿的能说上两三句话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