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国师_作者:木兰竹(16)

  太子低下头,指甲深深扎入手心,仿佛要把血扎出来似的。

  “殿下,是否倦了?”宿谊虽说在和慕晏聊天,但暗中一直注意着太子。

  见太子qíng绪似乎不太对,宿谊忙问道。

  难道是刚早餐才吃了一半,饿了?

  宿谊想了想,便推说喝了一肚子水也无趣,让仆人上了些糕点gān果来。

  太子乖巧的捏起一块奶糕啃着,暂时从yīn暗的qíng绪中挣脱出来。

  慕晏知道太子曾经是“痴傻之人”,只当太子“灵魂”虽被宿谊救回来,jīng神仍然不济,便识趣的告辞。

  待慕晏走后,宿谊吩咐人将礼物分类收好,转头就看太子渴望的眼神。

  他道:“是否这其中有殿下喜欢的东西?殿下可随意取用。”

  古代礼仪中,这礼物本来就是收了之后继续送,只要不送回原来那人手中就成——当然,下一代可以把上一代收的礼物,送给送礼的下一代。

  宿谊既然收了礼,这东西就是他自己的了。他送谁都成。

  太子本来只是想撒撒娇,但听宿谊这么一说,便拿了基本孤本古籍说回宫抄录了再还给宿谊,心想这样他又能从父皇那里要来机会过来了。

  皇帝陛下在宫中打了一个大大的喷嚏,心中有了极其不好的预感。

  太子虽说很想留在这把午膳也用了,无奈宫中来人叫他回去上课,太子只得依依不舍的走了。

  宿谊心中松了一口气。

  虽说太子对他如此殷勤他有些感动,但压力很大啊。

  太子对他越好,他对自己的身份就越确定,感觉头上悬着的那把剑又落下了几分。

  一个谁也不知道的皇帝的嫡长子?呵呵。

  原身能活到现在,真是奇迹。

  因宿谊并不记得落水之前的事,所以宿谊也无从得知那皇帝的嫡长子是如何成为活祭品,又是如何京中之人都不知皇帝还有一位嫡子的。

  宿谊之所以确信别人不知,就是从皇帝敢光明正大的召他入宫,并让他在朝臣面前出现推测得知。

  他的身份,对太子是威胁。而且嫡子沉江,对皇帝的仁德声誉也是威胁。

  既然皇帝会让他生活在京城中,并且并不计较太子将权贵介绍于他,就说明深信不会有旁人知道。

  还真是一件要命的秘密。

  宿谊宁愿自己蠢点,没那么快推测出来。

  不过或许推测出来,才更安全些吧。

  至于宿谊为何知道自己是嫡子,当然是因为虽然没有原身落水前记忆,却一直牵挂着自己年幼的同母弟弟会不会被欺负。

  虽然原身的记忆中,连弟弟的脸都记不清了。

  第9章

  太子走后,宿谊开始用午饭。

  因太子的一番敲打,以及隔壁慕晏高调拜访的加成,仆人们对宿谊毕恭毕敬,厨子也拿出了浑身解数,来展现自己的厨艺。

  但这个时代的浑身解数,也就那么回事。

  水煮ròu蘸酱,蒸ròu蘸酱,水煮蔬菜蘸酱,蒸蔬菜蘸酱,宿谊吃一口就皱眉头。

  在道观里吃粗粮刮喉咙的时候,宿谊心想,有顿细粮吃就谢天谢地了。

  等现在大ròu放在那,宿谊又开始矫qíng了。

  这时候调料稀少,烹饪方式也很单调。所谓烹饪,也就只有蒸煮烤三种。午饭这点时间,自然是用蒸ròu和煮ròu居多。

  而在蒸煮的过程中,基本上都是白水蒸煮,然后将ròu片好蘸酱。所谓“食不厌jīng脍不厌细”中的“脍不厌细”的字面意思,就是ròu类要尽可能的切得薄。切得薄的ròu,在蘸酱时才入味。

  当然,这引申意思是在祭祀的时候,食物要尽可能的jīng细,这是符合“礼”的体现。但这也表明了当时的烹饪方式。

  这个厨子不说多好,但也在水平线之上。他的酱料调的还是有点特色的,最开始宿谊吃的时候,觉得还挺新鲜。不过多吃几口,就腻得慌。

  不只是因为宿谊本身就喜欢吃味重的,和食材也有关系。

  就算现代人再怎么向往古代人的原生态,但实际上现在我们吃的品种,都是经历一代又一代饲养者的良种培育,才有了我们如今吃的品种。

  就算是市面上卖的所谓放养的野猪ròu,那“野猪”也是经过品种改良过的。真正的野猪,口感很柴味道很腥,对于吃不惯腥臊味的人而言,不加重调料,完全无法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