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国师_作者:木兰竹(164)

  慕晏看着宿谊的信,心里的嫉妒稍稍平息了些。宿谊这信的意思,就是肯定慕晏若是参加科考,必定能金榜题名。

  慕晏于是回信,说自己只是开玩笑,并解释自己只是很想和天下读书人比一比而已。

  皇帝松了口气。还真怕慕晏撂挑子去读书准备科举。他了解慕晏,知道慕晏前一封信是认真的。

  司马鹄的事在京城官宦世家中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顶多在茶余饭后拿出来嘲笑一番。

  锦衣玉食的世家公子,成了一个“山野粗鄙之人”,当然是值得嘲笑的一件事。何况司马鹄在被“司马家放逐”之前,在京中可是很有名气的贵公子。

  许多不如司马鹄的人,幸灾乐祸的恶意已经溢了出来。

  司马鹄之前虽然被“放逐”,但他照旧有钱,有朋友,过得并不凄惨,所以落井下石的人还只是稍稍讽刺一下,并不会太过分。

  但司马鹄现在这样子,不了解的人并不知道司马鹄是“自找苦吃”,以为司马鹄真的跌落尘埃之中了,甚至专门来司马鹄住的小破院子门前来嘲笑。原本还有联系的一些人也立刻跟司马鹄断了jiāoqíng。

  司马鹄便在这种嘲笑冷落中慢慢打磨自己的心。

  京城中,最近让人谈论的最多的大事,是世家中的世家,王家那làngdàng子王禀居然正儿八经的入朝为官了。

  王禀在世家中可是非常出名。

  他视礼教为无物,每日纵qíng声乐,和一些不愿意入朝为官的名士一起,放诞不羁。

  王禀并非身上没有官职,皇帝之前甚至给了他实职。不过王禀每日醉酒,不上朝不上班,实职自然只能免了。皇帝为了给王家面子,给了王禀一个虚阶,让他白领俸禄不gān事。

  这次王禀突然入朝为官,让人以为王家又要做什么事了。

  但王家老太爷却病了,王家人人面容严肃,似乎并没有高兴的意思。

  之后的事京中世家就更看不懂了。

  一日,有人看见王禀一瘸一拐的从王家本家走出来,然后对着紧闭的王家大门咳了三个响头。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王禀和王家起冲突了?

  但王家的人嘴很严,谁也不知道究竟在王家中发生了什么事。

  宿谊本来也是不知道的。不过有一日,王家老爷子居然亲自登门拜访。

  当然,王家老爷子是伪装后悄悄上门拜访的,还是王博源带上门的,把宿谊吓得不轻。

  还好宿谊现在装bī已经装习惯了,才没有在脸上露出被惊吓的表qíng。

  王承面容看上去比宿谊曾经在王家看见的时候苍老许多,好似经受了很大的打击似的。

  王博源悄悄退出门外,屋内只剩下宿谊和王承两人。

  宿谊觉得这气氛实在是太凝重了,他需要做点什么来减轻一下自己的心理压力。

  但宿谊想不出来。

  就在宿谊冥思苦想的时候,王承率先开口。

  “宿天师,有家族会长盛不衰吗?”

  正在走神的宿谊想了不想就答道:“孔家。”

  王承道:“孔家为何会长盛不衰,因为有孔子这位圣人吗?”

  宿谊道:“因为尊儒学,因为不慕权,因为左右逢源。”

  王承愕然。

  宿谊这才回过神来,心想,要糟,自己怎么把心里话说出来了?

  孔家的确有许多忠直之人,但孔家世代不倒,除了儒学好用之外,更有孔家世代都有“识时务”之人有关。

  一朝天子一朝臣,改朝换代之际,总有孔家后人向当朝皇帝投诚,然后皇帝就把反对他的孔家后人杀了关了放逐了,将正统的帽子给支持他的孔家后人。

  现在这个时代还看不出来,但宿谊那个世界的历史就很明显了。

  比如明末孔府三姓衍圣公孔胤植,明末时,他作为太子太保、太子太傅,君恩如山;李自成一入山东他就令人供奉大顺国永昌皇帝龙位;李自成没多久就败了,清军来了,他立刻奉上《初进表文》,说清朝“山河与日月jiāo辉,国祚同乾坤并永”,“臣等阙里竖儒,章fèng微末,曩承列代殊恩,今庆新朝盛治,瞻学之崇隆,趋跄恐后”,“恭设香案,宣读圣谕”,令族人剃发。

  这时候,“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深受孔孟思想教导了几千年的汉族民众激烈反抗,“嘉定三屠”,“扬州十日”,惨绝人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