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国师_作者:木兰竹(419)

  宿谊曾经做过牛轧糖,用的是慕晏库存的石蜜。那时候他还不知道石蜜是个稀罕物。不过他制作出来的牛轧糖显然比石蜜更稀罕,所以倒也不算làng费。只是宿谊对甜食不是特别喜欢,当各种调料种植或寻找出来之后,宿谊就对咸辣口味的各种小零食更感兴趣,甜点什么就抛之脑后了,也没有进一步开发甜点。

  且到了青州之后,宿谊也没有那么多作为甜点的原料。宿谊没有这方面爱好,所以没有感觉到,他换一种零食就是了。现在他才知道,甜味的调味料有多么贵重,而当红薯出现时,这些本来是下层民众果腹的“粗粮”,很快就成为上层人士餐桌上的宠儿,就是因为它甜。

  宿谊心想,怎么没早发现。若是早发现了,他就不兑换苹果什么,先把甘蔗和甜菜兑换出来,让大江南北的普通百姓也能吃上甜食,让咱大华国的甜食也能提前发展,免得每次出国都会被人说至少甜点的丰富程度上,华国比不上外国。

  宿谊只能冷哼,那比比其他菜啊,咱们多少菜系多少菜品,让全世界有名有姓的菜加起来,也不一定有咱们多。

  现在或许可以再加上甜品。反正我最近无聊。宿谊心想。

  于是宿谊开始大肆推广制糖方法和各类甜品制造方法,甚至无聊到直接让人直接将其印刷出来,放在新开的书楼中贩卖。

  这时候一些消息不灵通的人才知道,这书楼背后的人是宿谊,然后曾经怀疑这书楼中卖的各种技术类书籍的人们立刻跟抢疯了似的,就算是平日勒紧了裤腰带过日子的人,都要合起来买一本书,然后让会识字的人教导。

  这些不说都能让他们发家致富,至少能让他们过上比现在更好的日子。

  以前有人说不知道哪家败家子居然将家中独家菜谱、秘方什么的都拿出来卖,肯定是破落世家的人,比如被皇帝弄垮的那几个世家。这些都是家族中代代相传压箱底的好东西,比如那些菜谱,随随便便就能撑起一家酒楼。

  但当知道这背后的人是宿谊之后,市井之中的议论立刻就变了。这哪是什么败家子,是国师啊!是国师为了造福民众啊!国师嘛,当然从来不藏私,国师就是这么伟大,我们要继续对国师歌功颂德。

  可国师从来不收百姓的东西,甚至不愿意让百姓给他磕头。

  所以我们还是悄悄刻个神牌神像,在家里叩拜吧。

  宿谊:听闻那些涉及到风水的小说中,有个整人的法子便是把活人名字刻在神像背后拜祭。我这样会不会出事啊。

  皇帝笑得直打跌,他揉着宿谊的脑袋道:“你功德足够,不会的,何况还有你老子我的龙气保护你呢。”

  宿谊顶嘴:“龙气只会让我生病。”

  皇帝一巴掌扇宿谊后脑勺上,宿谊表示要委屈的找皇后老娘诉苦,然后被皇帝追着打。

  宿谊现在跑的越发快了,皇帝又不会下力气打,所以宿谊越来越喜欢撩他老爹,就跟以前小时候熊孩子时期一样。

  撩完就跑,真刺激。

  宿谊还真是无聊透了,连摸索出制糖法也不能让他觉得有意思。

  正好皇帝的寿辰结束了,周边的小国也滚蛋了,皇帝秉承着眼不见心不烦(但见不到又想)的思想,让宿谊跟着慕晏,圆润的滚回青州,没事别回来烦他。

  慕晏虽然在任期结束之后,就要被派向海外当特殊,但至少要等任期结束再说。青州还有那么多事要做,海军也要继续训练,要打造更多的海船,火药相关武器需要一个安全的实验基地……不是现在说走就能走的。

  慕晏现在急急忙忙回去,还得主持青州的乡试呢。第二轮开科取士,希望青州这边的进士能多一些,这不但是教化之功,也是面子问题。

  青州向来文人墨客众多,慕晏又是全国闻名的名士,青州还因宿谊聚集了许多各个学派的大家,那“学宫”也是远近驰名。若下次会试,青州连个进士都没有,那真是让人笑话了。

  别人不会笑话宿谊,但慕晏那群友人一定不会吝啬笔墨写一封长长的信去笑话慕晏。

  ……

  宿谊回到青州之后,颇有些不适应。

  他在京城太闲了,一回到青州,便被各种人堵门,实在是太不适应了。

  宿谊这才发现,自己在青州铺了挺大的摊子呢。那什么学宫,那什么盐田,那什么书楼,那什么玻璃,那什么火pào,那什么……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