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在第二天当值的时候,皇帝就把慕晏叫了去,问及了此事。
在得知此作物还没有大量种子可供种植之后,皇帝笑骂道:“朕就知道,真对昱朝有意,康乐岂会不说?不过即使只有很少的分量,好歹能种一点是一点,让农人先种着试试看,康乐就这么将其吃掉了。”
慕晏见皇帝不但没有生气,还一副纵容的模样,心中安定不少。
“宿道长本有意将其献上,现在或许只是故意将其做成菜肴。”慕晏道。
皇帝点头,道:“都吃过了,知道可以吃,还好吃,那么推广就不难了。不愧是康乐。”
皇帝在得到确切消息之后,就不再多问,反而让慕晏对其保密,就当不知道。
“太子那里,也不用多说,看他能悟出多少吧。”皇帝说起太子的时候,眉眼间闪过一丝无奈,“康乐最近名声越来越大,有越来越多的僧道方士想借着康乐出名,你多担待点,可别让他着了道。”
“微臣遵旨。”慕晏道。
皇帝又问了一些宿谊的日常,在听闻他自陈家相邀之后,又从不踏出门扉之后,皇帝长吁短叹了许久,表qíngyīn郁的让慕晏退下了。
慕晏已经习惯了。自宿谊住在他隔壁之后,皇帝每隔几日就要询问一下慕晏宿谊的生活。别人还以为皇帝又在谋划什么呢。
若不是皇帝吩咐,以慕晏的高傲,即使好奇宿谊的神奇手段,也不会在第一日就登门拜访。
不过现在即使没有皇帝的吩咐,慕晏也日日报道,去缠着宿谊听“故事”了。
对此,宿谊表示,他不给慕晏好脸色,实在是有理由的。
他又不是评书先生。
皇帝对身边控制力很qiáng,他和众臣商量前朝之事,除了同样商议之人,其余人都无法探寻消息。
所以皇帝对宿谊的关注,只有慕晏知道。就连伺候的宦官宫女,都是在门外等候。
而这些人,就算听到了也不会泄露给他人。
正是因为皇帝对宿谊的秘密关注,让慕晏感觉,宿谊绝不仅仅是神奇的道士这么简单。
不过慕晏也没有去探寻宿谊身世的意向就是。有时候,知道的太多了,对自身并无益处。他只要知道,宿谊是个有意思的人,可堪jiāo往就成。
皇帝有意将此事瞒下,太子和慕晏更是如此。他们希望宿谊能够过一段时间安静日子。
好歹都要过年了,还是宿谊在京城过的第一个年,好歹过个清净年。
但人算不如天算,即使宿谊这么低调,还是有事找上门来。
前面说了,天师道的张家战败并归顺之后,张家举家搬迁到京城。
虽然皇帝不承认天师道,张家也低调着,但天师道信徒还是存在,并继续以天师道传教。在宿谊来京城之前,天师道仍旧是道教最有力的一支,颇受上层贵族推崇。
可宿谊来了,受封天师,他们的日子就不怎么好过了。
第28章
天师道的人, 之所以还能保持现在滋润的生活状态, 就是因为上层贵族信他们。
但皇帝对这个曾经高举起义旗帜的天师道非常警惕,对其自称“天师”也十分不满。
宿谊被封天师的时候,虽然皇帝陛下还没想到利用宿谊做点什么,但这一举动也明显的表示了自己对天师道的不满。
前面说了,天师来源于传说中,huáng帝称呼自己的老师。
历代皇帝称呼自己为天子, 天师字面意思, 的确是天子的老师的意思。
现在天师还没泛滥到后世专指厉害的道士的程度,称“天师”之人除了huáng帝的老师之外, 就只有张道陵。
皇帝现在明确表示了他不认可张道陵的自称,天师道也陷入尴尬的境地。
其实在张家战败的时候,天师道已经被皇帝取缔。只是皇帝现在没空理会, 他们便死灰复燃。现在皇帝这么做,他们很担心是不是重新整治天师道的前奏。
天师道众人安分了一段时间, 在宿谊的名气越来越大的时候, 终于按捺不住了。
他们一比较活跃的门徒, 找到了张家的后人,想让他带头去找宿谊麻烦。
那张家人沉着脸把人轰了出去。
本来作为战败方,作为俘虏,他们一家境地就举步维艰。虽然他们对天师道的死灰复燃乐见其成, 但不代表自己愿意做那出头鸟。
这件事便暂时搁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