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问为什么,他接手的是敖大将军的烂摊子。
也就是那一堆欠条。
除了粮食,安容还得解决将士们吃盐的问题。
她上哪儿弄一堆盐引去?
难道要她花钱去买?
那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啊,买不是长久之计。
“上哪儿弄盐去啊?”安容绵长的叹息道。
外面,崔尧和萧迁去而复返。
进门,正好听到安容说这话。
崔尧瞥了萧迁,萧迁翻白眼,“萧国公府不缺盐,缺盐的是我大哥。”
“我当然知道了,”崔尧也翻白眼道。
萧迁就道,“你家卖盐吗?”
崔尧腿软了,“别打我主意了,李家才是卖盐起家的,崔家的食盐生意,还不及李家十分之一。”
那边,芍药提醒安容,道,“少奶奶,崔大少爷他们又回来了。”
安容望着走进来的两人,微微诧异,“怎么又回来了?”
萧迁瞥了崔尧道,“他忘记说一件事了,之前大嫂不是问他大周谁家有大量猪卖吗,他打听到了,黎城朱家是养猪世家,世世代代都养猪,他们家养的猪少说也有几万头。”
芍药捂嘴笑,“养猪也能成世家,那庄家户个个都是世家了。”
养jī世家,养鸭世家……
安容也忍俊不禁。
不过有猪卖就好。
安容向崔尧道谢。
萧迁转了话题道,“大嫂,你要盐引?”
安容点头,“你有?”
萧迁摇头,“我没有,不过……”
安容一听,就知道他有办法,忙问,“不过什么?”
萧迁轻咳了,他瞥了崔尧一眼,道,“你别偷听。”
崔尧,“……”
崔尧脸红了,谁偷听了?
他走行了吧。
崔尧扭头就走,芍药也走了。
安容眼珠子睁圆了,难道弄盐引的途径见不得人?
只听萧迁咳了又咳道,“大嫂,你没进过萧国公府的厨房吧?”
安容,“……”
一句话,问的安容面红耳赤。
她嫁进萧国公府,还真没进过厨房。
可是盐引和厨房有关系吗?有吗?
萧迁笑道,“萧国公府的盐,和别处的盐不同。”
安容眼珠子睁大,“不同?为什么不同?”
第582章 棉城
临墨轩,内屋。
安容坐在小榻上,以手托腮,闭目沉思。
窗外,灿烂的阳光照she在老槐树上,洒下斑驳的疏影。
珠帘外,海棠走过来。
她手里端着托盘,步子轻缓。
打了珠帘,碧玉藤花的珠帘相撞,发出悦耳的响声。
“少奶奶,盐拿来了,”海棠唤道。
闻言,安容忙站了起来。
等走到桌子旁时,海棠已经把托盘放下了。
托盘上摆着五六个青花瓷罐子。
之前萧迁问安容有没有去过厨房,等他走后,安容是想去厨房一看究竟的。
可是海棠拦着不许她去,厨房油烟重,人多手杂,没有去的必要。
要看什么,她去端过来就是了。
是以,安容只在屋子里等着。
海棠将罐子打开。
安容这才看见罐子里装的盐。
有粗有细,有gān净的,也有夹了杂质的。
海棠一一介绍,各种盐的用途。
其实没有介绍的必要,安容一眼就看出来不同之处了。
虽然她是没有进过临墨轩的厨房,可他进过东钦侯府的厨房啊,而且不止一次。
安容紧盯着一盐罐子不挪眼。
上面贴了纸条:珍珠盐。
那盐,如雪白,细如珍珠粉。
这才是名副其实的雪盐才对。
而一旁的真雪盐,却颜色泛huáng。
安容试了试味道,雪盐略带涩味,但是萧国公府特有的盐没有。
雪盐,乃贡盐。
是大周最好的盐。除了世家大族常年食用之外,寻常之家,都吃稍细稍gān净的盐。
贫穷之家,甚至连盐都吃不起。
为什么萧国公府的却格外好些?
安容问海棠,海棠摇头,“奴婢不知道,厨房管事妈妈出府了。其他人知道的不多。只知道府里主子吃的都是珍珠盐,雪盐是烧府里下人吃的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