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门娇_作者:翡胭(17)

2017-04-25 翡胭

  听了二嫂的身世后,再一想,便什么都想明白了。

  袁二郎是追谥的武德将军,二嫂身上是有诰命的,她这辈子不可能改嫁。

  老太君和老将军在时,定然待她无微不至,可将来等他们都没了,镇国将军府分了家,她没有子嗣,自然不可能分出去单过,以后的日子便都要看长房的脸色过。

  袁大郎和宜宁郡主自然也不会亏待她的,可子侄们呢?

  在当时的价值观念下,二嫂梁氏的前途几乎就是完全无望的,每天都在孤单绝望里度过,敏感是一定的,乖僻bào躁也能够理解。

  二嫂又不像自己,有着不同寻常的经历,比别人领先上千年的观念和想法,无yù无求,也从不和别人争论比较,更不需要什么jīng神寄托,只要手里有钱有庄子,将来找个安静的田庄养老,不需要儿女也能够将日子过好。

  只是,崔翎不解地说道,“我娘家三叔祖没有子嗣,族里做主将二叔祖家的七堂叔过继给了三叔祖,现在三叔祖过世了,就由七堂叔祭祀,三叔祖奶奶也跟着七堂叔七堂婶过。”

  她顿了顿,问道“二嫂为什么不从族里挑个孩子过继在房里呢?”

  古人重视香火传承,对子嗣血脉的延续特别执着,无嗣的人家,通常都会从族中挑选嗣子,这在盛朝也很常见。

  杜嬷嬷苦着脸摇了摇头,“也不是没有提过,二奶奶不要!”

  011 送子

  崔翎很是惊讶,“二嫂不肯?”

  嗣子虽然比不得亲生的贴心,但将来既要继承二房产业,则必也该尽相对等的义务。

  镇国将军府这等簪缨世家,多少双眼睛看着的,头上又顶着一个孝字,其实二嫂完全不必害怕嗣子会对她不好。

  杜嬷嬷叹了口气,“老太君为人宽和大度,因体恤二奶奶的不易,想让她从娘家子侄里挑一个好的过来养。谁知道二奶奶一口拒绝,说这于理不合。”

  让娘家的血脉充作养子继承夫家的财产,虽说是老太君格外的体贴,但说起来确实名不正言不顺,不只会让外头的人说三道四,就连本家宗族也可能会有所微词。

  如此拒绝,倒也不算是不近人qíng。

  杜嬷嬷接着又道,“老太君便又提出,将袁家宗族里二老太爷刚出世的小孙子过继给二房,还是个婴孩,自小养在身边,和亲的也没什么两样。”

  她微微一顿,苦笑起来,“二奶奶偏又说,二老太爷是故去的老将军的堂兄,从她这里算,其实已经隔了好几层,这血脉不算亲近,老将军出生入死攒出来的家业,没得平白便宜了外人,她不肯。”

  崔翎其实并不笨,她平时只是不大肯动脑筋罢了。

  这会听杜嬷嬷说这些前因后果,心里隐约便有个想法,她低声问道,“难不成二嫂心里已经有了人选不成?”

  既然提到了血脉亲近的问题,想来二嫂心里更中意的是府里的子侄。

  可是,长房将来是要继承整个将军府的,大嫂又是金枝玉叶的郡主,从她那里要孩子,那是想也不要想,完全没门的事。

  三房虽然不必继承家业,但三嫂廉氏膝下暂只有一子一女,总没得让人家独子割舍给二房当嗣子的道理。更何况,是三嫂出身利国公府,堂堂国公府小姐,岂是那样容易拿捏的?

  其实,三房倒是有个姨娘出的庶子,不是嫡出,三爷不会不舍得,三嫂也定不会在意。

  只是,看二嫂先前两番作为,想来是看不上庶出子的。

  所以,便只剩下四房了。

  四嫂苏氏进门之后,与丈夫袁四郎恩爱qíng笃,没有几年便接连生了两个大胖儿子。

  最小的琪哥儿刚满一岁,正是牙牙学语蹒跚学步的年纪。

  崔翎临出嫁前听祖母提起过,她未来的四嫂出身于隆中苏氏。

  因为和崔家沾了点拐弯抹角的亲故,算起来还是老亲,所以不免听祖母多说了几句。

  祖母说,大盛朝开国只有百余年,但隆中苏氏却已经富贵了四五百年之久,那才是真正的名门贵族之家。

  只不过因为苏家前朝曾出过几位皇后,到了大盛朝,怕不被帝王见喜,便刻意低调,先是将宅子从盛京迁回了祖籍隆中,也不怎么令族中子弟进学,反倒鼓励他们经商。

  如今的苏家比从前富有更甚,只是朝中无人做官,地位自然没有从前那样高尚。

  崔翎想,若是二嫂想从四房过继子嗣,想来只要老太君首肯,以苏氏这样的出身,便是满心满眼不肯,也莫能奈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