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京城的名门贵女间,大约也只有她这样的,才能游刃有余于异国他乡生存。
但问题是,人心ròu长的。
到底是自己家的亲戚,大将军可舍不得叫丹姐儿只身一人远赴柔然这样的苦寒之地过生活。
先不说民风不同,单只论气候饮食,就能要了人命。
所谓惺惺相惜,大将军真心觉得纪都有勇有谋,算是年轻人中比较出色的一位了。
但问题是,纪都是柔然新可汗的舅舅,可汗年幼,他将来便是柔然的中流砥柱,他不可能离开柔然,去盛京城生活的。
再说,柔然毕竟是外族,说不定哪一天就又要兵戎相见了。
这门亲,到底还不保险。
镇国将军想了想,便笑着说道,“恐怕这件事有点难度啊。”
他咳了一声,“盛朝的名门贵女大多娇生惯养,柔弱得不行,若是奉了皇命嫁了过来,没过多久,就那什么了,你想想,你该如何jiāo待得过去?”
毕竟,柔然才是战败国,不是么?
纪都是个很聪明的人,一下子就听明白了镇国将军的言下之意。
他倒也不失望,“我也有这样的顾虑,只是家姐坚持,恐怕也由不得在下了。”
娇弱不娇弱,他其实不在意,他只在乎能做美食。
英雄相惜,袁五郎到底能比镇国将军更看得透纪都的想法。
他叹了口气说道,“其实纪兄若是想吃盛朝美食,未必非要娶一名盛朝的妻子,只要有几个手艺高qiáng的厨子,自然心想事成。”
这年头,肯亲自下厨洗手作羹汤的贵族女子,除了他的翎儿别无他人了,纪都真是想多了。
纪都听了微微一愣,随即却似茅塞顿开,他朗声笑道,“既如此,还请大将军赐在下几位名厨,在下去说服家姐放弃联姻打算。”
他这么一想,也觉得,有了厨子,老婆倒显得没有那么重要了呢!
ps:
第二卷西北卷差不多要结束了,接下来很快就要回到盛京,大家期待吗?期待的话,粉红票砸过来吧!
104 定局(二更)
又过两日,镇国将军与柔然方面该谈的都已经谈妥了。
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
纪太后笑到最后,她自然就能够按照自己的心意来决定历史的脉络。
柔然方面会在和谈书里着重突出已故的柔然大汗如何bào戾昏庸,只为了炫耀武功挑衅盛朝,胡烈如何狐假虎威为非作歹,在战场上害死了多少无辜的兵士。
而纪太后和新可汗,则又是如何忍rǔ负重,为了劝说故大汗被冤枉关押,险些遭遇不测。
幸亏盛朝皇帝龙威震天,故大汗得遭天谴,bào毙身亡。
这才有了柔然和盛朝再开和平的局面。
至于盛朝这边,镇国将军没有领受任何功勋。
他将战争的胜利归功于整个西北大军将士们的努力,不仅将所有立过战功的兵将名姓都写进了奏章,还特地陈qíng要朝廷为战死的烈士加秉战功。
对自己,却只字未提。
甚至连冒着生命危险,替柔然政变奠定基础的袁五郎,都没有出现在功勋名列中。
这固然是镇国将军的胸怀,也是他的智慧。
累世战功彪炳的袁家早就已经不需要再多一份锦上添花,袁家军的名头就已经足够响亮。
况且,眼下皇帝对袁家猜忌地厉害,他手中的兵权如此烫手,若再添荣誉,那岂不是火上加油?
他是jīng通兵法之帅,晓得审时度势和明哲保身。
这场战争以汹涌之势开头,最后却又如此戏剧化地结束。
其中自然有纪太后的迫不得已,但也有纪氏家族的推波助澜,作为既得利益者纪氏家族,为了巩固对柔然的权柄,还是提出要向盛朝求娶一名贵女,以助两国之好。
纪王后的态度十分坚决,纪都数次劝阻都不能令她打消念头。
万般无奈之下,纪都只好同意和婚的要求。
但唯独却有一点。他希望能够亲自去一趟盛京,亲手替自己挑一位可心意的妻子。
纪王后想着反正也是要令钦差大臣去盛京递jiāo降书的,纪都身为她的亲弟,是个可以信赖之人,若有他前去,倒也是能够安心。
所以,她便允了。
营帐前,镇国大将军下令叫一部分的西北军先行撤离。
朝廷派来签订和平协议的钦差既已经到达,并且按照先前所说订立了百年盟好,那就等于两国又重新握手言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