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楼易、丁峰……咳咳,他们完全是来捣乱的,所谓君子远疱厨嘛……
天色渐渐暗下来,一屋子人团团围着炭火坐着说话守岁。
小茹如今是双身子,在楼家最得照顾的,身后垫了棉被,坐得舒舒服服,手边儿摆放着红枣花生核桃一堆零嘴儿,身边窝着只大老虎,老虎身上趴着个小凡哥儿,福儿就腻在她身侧,另一边儿是楼易,时不时地把桌子上的花生去了皮,喂进自家媳妇的嘴里。
众人围炉而坐,屋子里点了好几盏灯,人人穿的厚实暖和花色鲜亮,看起来好生热闹,由老太太牵头,说说闲话,逗着丫头们唱个小调儿,逗着孩子们说些童言童语,大家伙跟着开心。
新年就这般热热闹闹的过去了,只是,包括小茹在内,虽然大家面儿上都是开开心心的,可是,心里却随着京里传来的消息七上八下。
过了年,快乐的气氛还没有散尽,京里却忽然传来布衣国师公孙止忤逆犯上,被下狱的消息……
楼家一众人虽然都接到了老爷子身边的侍卫传来的报平安的安抚信,只有八个字,那就是——‘不要担心,注意安全’。
虽然说丁峰和楼易这两个国师的嫡系都没有受到牵连的意思,就连国师身在京城的一些门人,也俱安全无恙,只有几个人受难,但最严重的也不过是寻了个由头被罢官罢了,看样子不像是出了什么大事儿,小茹更是觉得,这很有可能是公孙止老爷子自己弄出来的幺蛾子,可这种时候,听见这般消息,又不知道京里具体qíng况如何,谁能真的安心?
什么叫忤逆犯上?是不是云南的事儿终究牵扯上了老爷子?一想到那封和老爷子的笔迹一模一样的手书,一想到那地方的布置也好,摆设也罢,甚至是随处可见的笔墨字画,都很符合自家老爷子的习惯,丁峰就不寒而栗,他终于等不下去,楼易这一回也忍耐不住,他们哥俩儿商量了一夜,这么七上八下,什么也不知道的,还不如出去看看qíng况,两个人犹豫了半天,终究还是决定离开庄子,去外面探查一二。
楼易和丁峰都是行动派,既然下了决心,那就毫不迟疑,第二天便红着眼睛吩咐丫鬟们给准备行囊。
老太太一看拦不住,只好一个劲儿地吩咐她们简略些,不要带太多东西,省得累赘,可是,后来又免不了觉得这个也应该带,那个也应该带,好不容易收拾完,老太太手里握着小茹的手,暗自垂泪道:“他们这一出去,不知什么时候回来,也不知能不能探听明白外面的qíng形,可别再惹出祸端来……”
不过,事qíng没有老太太想得那么悲观,虽然一开始消息全无,但不过十几日,家里就接到了楼易的平安信,虽然没具体说什么事儿,但他们两兄弟和老爷子汇合了,老爷子并不在刑部大牢里,现在大家在一起,很安全。
接到这封信,小茹和老太太都不自觉松了口气,不得不说,公孙止确实是个值得信赖的老人,似乎只要有他在,小茹就觉得,没有什么难关是过不去的。
第240章 生子
一晃眼chūn天就到了,四月十七,是个好日子,园子里的海棠花开了,小茹闲来无事,便带着两个孩子,坐在铺了软垫子的石凳儿上画了一日海棠,当然,福儿好歹画得似模似样儿,至于凡哥儿,他只是来捣乱的,不一会儿就弄得满脸的水墨,害得晓燕一直拎着帕子在一边儿侍候着。
到了晚上开饭的时候,小茹才命人收敛了画具。
现在庄子里吃的用的虽然说不上短少,但都不丰富,外面形势不明,大家伙都尽量不出门儿,好在家里留下的这些人,都不是吃不了苦的,没那么娇气,哪怕小茹这个挑嘴的孕妇,在这种时候也不愿意拿乔。
一大家子摆了饭,小茹往嘴里塞了小半个饼,就了口ròu酱,看着明显见瘦的婆婆道:“娘,你好歹多用些。”
凡哥儿眨巴了下那一双乌溜溜的大眼睛,很有眼力劲儿地从自己的碗里舀了一大勺ròu粥喂给老太太。
老太太愣了愣,赶紧喝了,脸上也露了笑模样。
小茹心里叹了口气,知道自家婆婆想楼易了。
如今自己的预产期临近,马上到了生产的时候,可楼易一点儿回来的兆头都没有,京里又时不时闹点儿动静,驻守云南的赵青将军重病不起,现在由他的副将,当今王皇后的弟弟王坤执掌云南兵事,也不知道朝廷怎么打算的。这般纠结,也难怪老太太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