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锦鸿也从城卫军统领变成了皇城督尉,负责驻守京城。在新朝赐封的所有官员将领中,他是最年轻的一个,今年才不过二十二岁。而事实上若非他父亲易允捷是三品的国威将军,以他现在的职位,也应该领正三品国威将军衔的。
祖先追封了,功臣追封了,官员们也封赏了,原靖宇也不得不面对目前最为头痛的太子的正式确立以及后宫的分封问题。他原本想先将皇后之位定下来,然后再册封太子。按照他的预想,简淑宁是元妻,易轻颜是平妻,可以并列为东西二后。可是朝臣们不同意,说‘国无二君’自然也不能同时册立两位皇后。而最重要的是他作为宇朝的开国之君,要给自己的子孙后代们留一个好的榜样。不然,谁知道以后他的子孙们会不会以他这个开国皇帝“为例”,不听劝谏胡作非为?
朝臣分为两派,一派以礼部王奉理为代表,认为应该立简王妃为皇后。理由是简王妃乃是皇上发妻,贤惠大度,具有女子的所有美德,堪为天下女子之表率楷模,当母仪天下。周仲元、冯文宣、展兴灏等人均是其支持者。令人诡异的事,他们在军中也找到了支持者,而最主要的一人即承袭护国公之位的国威将军易允捷。他可是易王妃的嫡亲兄长。
另一派以护国大将军易明扬为代表,支持易王妃为皇后,理由是简王妃无子,而易王妃有两子,且易王妃多次救驾,征伐有功,隐隐暗示说宇朝如今的天下有一半都是易王妃打下来的,论功行赏也该册立易王妃为后。这一派的支持者主要来自军中,可惜的是他们在朝中只有雁无痕这一位三品的国威将军作代表,而易锦鸿这位四品定远将军虽然圣眷甚隆,官职和备份却还太小,不敢直接同周仲元、冯文宣这些与自己祖父同辈的大人们争论。
其余如荣国公简传鑫和吏部尚书兼内相岑远志等人选择中立,不参与任何一派的争论,美其名曰皇上圣明,自有论断。原靖宇恼也不是不恼也不是,至少人家没有反对轻颜当皇后,甚至连二后并立都没有反对。
如此又拖了一个多月。
朝臣们看皇上一时之间决断不下,便改而提议先册封太子,之后也才好加封太子太傅啊!反正对所有大臣们来说,这太子是板上钉钉的事qíng,无论谁当皇后,明晖世子加封太子总是顺理成章的事qíng。这几年来,谁不对这位小世子的聪慧稳重称赞不已?
原靖宇原本想着先立了皇后,到时候明晖的事qíng出来,大臣们最多也就是愤怒一下罢了,已经立了皇后,自然不能轻易废除。可如今要先册封太子,难道让明晖再扮几年男孩?不然等明晖的事qíng出来,绝对所有人都会将这欺骗天下、蒙骗大臣的事qíng怪到轻颜身上。
后宫尚未册封,轻颜自然也还住在乾坤殿。虽然原靖宇什么也没有说,但朝堂上的事qíng哪里瞒得过她?其实自从知道了叔父的上书,她就知道自己这个皇后多半做不成了。竟然说宇朝半壁江山都是她打下来的,这不是犯了原靖宇的大忌讳么?说起来还是哥哥明白原靖宇的心思……
虽然他们夫妻感qíng好,但是男人总是好面子的,叔父这不是在揭皇上的短么?她出兵平定了河间河西,原靖宇出兵江南却铩羽而归,后来平定东北虽然全赖原靖宇背后的策划,但那些无知的东西又将功劳算到带兵的秦翼和林轻云身上去了。
原靖宇不会恼她,但绝对会恼叔父,甚至会有一种易氏拥兵自重的感觉,自然不自然地便会生出一些想要打压易氏军权的想法,只要周仲元和冯文宣抓住这一点,原靖宇迟早会妥协的。
新朝建立,原靖宇从前收留的太监们现在终于派上用场了,一个个扬眉吐气地都很高兴。他们现在终于不用作杂役了,因为皇宫里特别是皇帝的后宫需要他们近身服侍。
不过轻颜坚决不要太监服侍自己,原靖宇也赞成。在他看来,太监虽然阉割了,但到底是男人,他的女人如何能让别的男人看了去?别说太监了,就是女人也不行。幸好轻颜跟他一样也不喜欢有人近身服侍,能够自己做的事qíng都喜欢自己做。
最让人意料不到的是萧元竟然自己净身进宫来,要求跟随新皇。原靖宇原本就是很欣赏他的,只是萧逸飞去世之后他就自请守陵去了,想不到他会这个时候回来,还是以这样的方式回来。
于是,萧元成了宫里的太监总管,回来不过一个月就将宫里面的太监们调教得服服帖帖,分配得妥妥当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