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二十四日,按习俗是要送灶王爷上天了,厨房买了灶马,在灶前焚化,又准备了胶牙饧、糯花米糖、豆粉团和小糖饼,供奉灶王爷。林远之也当了回大家长,招集一家罗拜灶王爷前,并言道:“辛甘臭辣,灶君莫言。”
崔氏则领着下人换桃符、门神、chūn贴、钟馗、福禄、虎头、和合诸图,贴在房壁。直到看着这崔氏眼中窄小老旧的宅子焕然一新,有了过年气象,才满意的停下了。
唯一要林致远出面费神的便是送回京城的年礼了,崔氏也领着下人过来,先把器皿装好了盒,用上好的棉花把盒子里的空隙细细的塞住,再用大红的绸缎包袱包好盒子。然后又叫善于打结的翠微用粗粗的红丝线缚住银锞子,打出福字结来,一盒装十二个,装了三盒小元宝、两盒青州特产的瓜果蔬菜,再装了六大盒银元宝。所有盒子全部装好,连同先前准备好包好的jīng细布料,再加上二十只熏jī和两大坛酒,满满装了三大车。崔氏因上次的事深恨老宅,却又不得不细心准备上好的礼物送回去,心里无比憋屈,哪里还容许那些年礼摆在自家惹自己生气,一装好车就让李贯和刘妈妈两人,带着林远之早就写好的几封平安信,赶着往京里去了。
到了除夕当日,崔氏一大早起来,带着雨竹包饺子。林远之无所事事,又不愿一个人留在书房里,便不管崔氏的娇嗔跑到厨房里来,看着妻女不大熟练的擀皮儿、调馅料,居然也津津有味的过了一个上午。崔氏暗暗纳罕,君子远庖厨,老爷以前倒是满嘴酸文的,今儿怎么转xing了,跑厨房里不算,还瞅空递个碗什么的,伸头看了看外头,太阳居然还是从东方升起来的。
天刚一擦黑,整个宅子都点起灯来,前院的杆子挂着红灯笼,是不许熄灭的,崔氏特地jiāo待了人时刻留心续蜡烛。远处隐隐约约的传来钟鼓的喧闹声,给院子凭添了几分热闹。
前院早就摆好了供桌,只等到了时辰,就要拜祭祖宗。
一家三个人成三足鼎立之势围着桌子坐下,吃些过节的点心。
吃过饭食,林远之笑眯眯的带着妻子女儿在坑上坐着说笑。不一会儿,习惯了早睡的雨竹就觉得有些撑不住,林远之的发现女儿头一点一点地打着磕睡,笑了:“这丫头这就困了,快带他到院子里走走,今儿可不兴睡这么早。”崔氏到底心疼女儿,劝道:“晚上还要守夜,还是让竹丫儿先去睡一觉吧,小孩子家家的正是嗜睡的时候。”林远之瞧着女儿那惹人怜爱的困倦憨样,只觉得可爱的紧,心里软软的,哪里还有不同意的,便让翠微扶了蔫蔫的雨竹回房了,崔氏又跟上去看了看,见翠微已经给她盖上一chuáng小被,粉粉如菡萏一样的小脸窝在被褥里睡得正香甜又给她腋了腋被角,这才放心的走了。
雨竹迷迷糊糊地,也不知睡了多久,忽然听见外头“轰”、“啪”的声音大起,接着便是“噼呖啪啦”的鞭pào声,顿时被活活吓醒,翻身爬了起来。
原来是已经到子时了,府衙里点燃了报时烟花,全城得了信,都燃起了烟花爆竹。崔氏见雨竹已经醒了,忙上前帮她整整衣服头发,完了笑着摸了摸她刚睡醒还红彤彤的脸颊,触手温暖这才满意的带了她到前院拜祖宗。先是林远之拜,接着崔氏带了雨竹跟着拜。等规矩都结束了,崔氏才带着雨竹去厨房下饺子。
一家人吃着热腾腾的饺子,崔氏絮絮叨叨的说着可怜延哥儿和季哥儿不在啊,不知道有没有吃好,林远之低头微笑着吃饺子,和乐融融的气氛让雨竹也心中欢喜。
要是能永远这样该有多好!
第31章 琐事
一大早的雨竹才刚刚把jī蛋清擦去,正在用暖玉按摩着帮助吸收,翠微就捧着一碗鱼冻送到雨竹面前,笑道:“小姐,这是厨房刚刚送来的鱼冻,夫人说一定要赶紧吃了,可不能化了。”
这个鱼冻雨竹可是听说过,在现代就是极好的滋养品。所谓鱼冻可不是现代鱼汤所凝,它是鱼鳞、鱼头熬制,鱼鳞和鱼头多胶质,即使没有鱼ròu熬出的鱼冻也是细腻光滑,绵柔又有弹力。崔氏说鱼冻润肤,以后天天都会命人做了送来,让雨竹不要怕腥,每天都要吃。
雨竹看那磁碟中,琥珀色的鱼冻晶莹剔透,颤颤巍巍,状若玉盘琼脂,在窗户she进的光下泛着一层润泽的微芒,吃起来有些腥气,口感像是果冻,倒是不错,软滑鲜美、入口即化,顺喉滑下。想了想便命加入青州特有的一种蚕豆酱,此酱以提味,又酸又辣,完美的压下腥味又与鲜味相互融合,令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