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里头颜连章一手抱了儿子,一手搂了纪氏:“明儿开弓she天地四方。”纪氏脸上的笑意掩都掩不住,嘴上还埋怨丈夫:“他都这样大了,叫人笑话。”
“哪个笑话,理旁人作甚,这是我头生嫡子,纵闹些也不妨。”他还盘算起要请了大伯过来,要在府里顺德堂前开弓。
纪氏赶紧拦了他:“可不能这么着,弟妹心里原就存着事,再拿这个惹她的眼作甚,咱们一府里单过便是了。”
话越是这么说,颜连章越是想着要把伯父请了来:“我不在你必是受了她的气,她虽是大房也是弟妹,倒敢给你闲气受了,往后难道不求着咱们。”
纪氏这回皱了眉头,知道丈夫说的是过继的事儿,把脸搁在他肩上:“我是最好没有她求来的一天,那样的闹法,怎么受的住,不说咱们,孩子怎办?”
颜连章却定了主意非请来不可,颜家大伯第二日就颤颤巍巍叫人扶了来,在堂的大理石云屏椅子上头坐定了,两只手搭在拐杖上,看看地下一溜排开的孩子,眼睛笑的眯了起来。
一溜几个孩子都穿着大红裳子,女孩儿还戴了金饰,连沣哥儿都乖乖立着不动,自大到小,看着颜连章拉开桑木弓,往圆头箭上绑上蓬糙,自东始到北终,she出四枝箭去。
家里除开颜明陶,还是头一回有男孩出生行了she礼,一箭一声锣,家里下人又都发了一个月的月钱,灏哥儿还在襁褓里,就是下人口里的福气小少爷了。
☆、第54章 茶油浸腊梅
灏哥儿周岁生日那一天,明沅才把纪家两位舅舅见齐全了,里头还有纪氏后母所出的弟弟,如今也已经讨了媳妇,只还没生下孩子来。
纪氏待这个弟弟面上笑的亲切,可她到底是在老太太身边长大的,跟继母并不多亲近,这些弟弟打小还不如伯父家里的哥哥见的多,血脉虽更近,说起来话来再客套不过,倒是她弟媳妇,很有些往上凑的意思。
纪氏待她却只如常,便跟寻常官眷多几分亲近,不为旁的,只因着这个弟媳妇是继母娘家的侄女,到弟弟纪怀瑾说亲事的时候,胡氏作主,给自己的儿子配了娘家闺女。
小胡氏心里知道这个长姐因着她的出身待她淡,可她却把qíng面做足了十分,显得两家一向jiāoqíng深厚,那些个不知道的,只当她真是纪氏的亲弟媳妇了。
这也明白的很,翻过年明蓁就十四岁了,备了两年嫁,只等着及茾就行大礼,成王再不受圣人的宠爱,到底是个亲王,已经十七岁了,在朝里领了差事,这两年同颜家越走越亲近,连着颜连章的差事,也是他帮着疏通的,沾亲带旧,又怎么会不上门巴结。
里头数纪氏的大嫂huáng氏走得最近,huáng氏进门的时候,纪氏还不曾出嫁,闺阁里头便有qíng谊,因着亲近长房的嫡出哥哥,连同这个嫂嫂看着也先多了几分可亲。
huáng氏初来乍道,这个妹妹是养在老太太房里的,比别个都多几分体面,她既是个好相处的,自然上赶着jiāo际。
女儿家初嫁人,纪家又是要脸的,没得通房没得妾,这个嫂嫂很拿得出手,品xing温柔相貌亲切行事得体,说话举动一眼看着就是大家子里出来的。
她同纪氏两个最要好,纪家上一辈儿女儿少,她们俩便成了闺中蜜友,倒似小儿女般相待,相约着睡在一chuáng,只为着等早上一道看初开的玉兰花。
chūn寒里头裹了薄袄,拿细竹竿儿把花打下来,拖面糊糊下锅炸着吃,沾着玫瑰蜜,呈上去送给纪老太太,老太太那时候最喜欢的就是这个孙媳妇。
后来纪氏出嫁,huáng氏无孕,一年年的磨搓,明珠成了鱼眼睛,再不复闺中女儿那些闲qíng,往日qíng谊虽在,可这个堂嫂作为,惹得纪老太太不快,连带着纪氏也跟她疏远了。
纪氏晓得她艰难,没儿子的心酸越是正室越是尝得透,她尝过这苦头,huáng氏比她更盛,她不仅没儿子,连女儿也无,五六年顶着无出的帽子,好容易得了个嫡子怎么不看重。
这番心意纪氏能够体悟,可纪舜英到底是纪家的哥儿,每每看着曾祖母叹息,她便更警醒,再不能行到那一步去。
纪怀信原来同妻子也甚是恩爱,他房里头的通房妾室只一个庶子一个庶女,那两个都是他的孩子,身上淌着他的血,当嫡母的照管不到,怎不由得他不心惊。
huáng氏倒好似在丈夫面前披了一层皮,她原来那些个仁慈爱护,便全发自真心的,往回看也都成了假意。这块画皮剥落下来,huáng氏自个不觉着,纪怀信却只当瞧见了妻子的真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