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下好种田_作者:长白山的雪(110)

  “文宣,文昌,你们俩这是闲着难受了吧?净淘气,赶紧的进屋去念书,再不来小心挨揍。”文翰出言恐吓。

  文宣和文昌一见是大哥来了,赶紧从鹅圈里出来,一个劲嘿嘿的笑着。“大哥,我们就是看着鹅子太丑了。”文宣不好意思的挠挠头。

  文翰瞪了他一眼,“等它长大了就会好看的,正在长大毛的时候,可不是难看怎么的?你们俩消停点,要是让我再看见,小心挨揍。”

  两个小家伙赶紧点头,他们对于大哥,还是比较信服的,赶紧的跟着文翰一起,进屋念书去了。不多时,屋里就传来了朗朗的读书声。

  既然分了参土,志新和志明当然是抓紧时间去刨土了。第二天一早,两个人就扛着镐头去自家的参地了。静涵看见父亲和三叔扛着的,竟然就是家里种地用的镐头,一时间这个无语啊。用这种镐头,刨土好累的,而且还慢。正好文翰要去镇上,静涵就拉着文翰,让他等会儿,“大哥,你等一下,我画个东西,你去镇上的铁匠铺子,打把镐头回来。咱爹他们用的镐头太费力。”说着,静涵就找出了纸和笔,在纸上画了一个参地用的专门刨参土的镐头。这种镐头比种地用的要宽两倍,但是不用担心太沉,因为除了前端三寸之外,都是采用镂空的方式,这样,整个镐头的分量并不算太重,但是刨土的时候却很当,毕竟是宽多了嘛。

  文翰仔细的看着这张图,觉得这要是能打出来,绝对会比现在用的镐头好用的多。“静涵,你怎么想到这么个法子啊?”

  “大哥,我就是瞎琢磨,这个不知道成不成。你先让铁匠打一把,咱们回来试试。我想应该能行的。”静涵也不敢说这是自己前世见到的啊,只是含混的说是自己琢磨出来的。

  “行,那我去试试,估计能行。”文翰拿着图纸走了。

  ☆、第五十八章

  两天之后,文翰从镇上拿回来了镐头。这镐头是要安个镐把的,文翰就找父亲,让他弄个镐把安上。

  志新看着这个奇怪的东西,知道这是镐头,“文翰,你这是弄的什么东西啊?这么宽的镐头,能gān啥啊?”

  文翰也有些心里没底,轻声的说,“爹爹,这个是用来刨参土的。你安上个把儿,然后去试试好不好用,这样能比原来的那种很多。”

  志新仔细的端详着新镐头,觉得或许能行。“成,那我这就找木头。看这个样子,倒像是能出活的。就是不知道这么宽,会不会太沉啊?”志新一边嘟囔着,一边去找了一根镐把,比量了一下,用家里的刨子略微修整了一下,就把镐头安上了。庄户人家里,都会预备一些各种家什的把儿,所以倒也不用现去砍木头。

  志新扛着镐头,往自己家的参地走去,文翰跟在后头,爷俩来到了参地里。志新抡起镐头,开始刨土。这刨参土,一般是要把地上的土连同上面的糙和树根一起,刨成一尺半到二尺见方的土块,厚度也至少要八寸往上。把土块翻过来,里面的土朝上,让太阳晒着。等晒的差不多了,就要用三齿子打搂开,把糙和树根什么的,都挑出来。

  这新镐头比旧的宽,一尺半以前要刨四五下,现在两下就搞定,这样就能了不少。而且这镐头拿起来倒是也沉不了多少,基本上和以前差不多。志新越gān越顺手,没多会儿,就刨出来一大片了。“哎呀,这东西还真好用呢,文翰,有你的啊,能想出来这么好的主意。”志新夸赞道。

  “爹,这不是我想出来的,是静涵。我也不知道她怎么能想出来这个主意,刚开始我还担心呢,这镐头可是花了我一两银子,要是不好用,钱就白花了。”文翰现在想起来还心疼呢。这镐头比一般的要贵两倍,人家铁匠说了,这东西不好弄,得多花手工钱才行。

  志新听了儿子的话,眉头皱了一下,疑惑的说道,“静涵?她想出来的?这个鬼丫头,她也不会刨土,咋就能想出这么好的主意来呢?你也没问问她?”志新感觉有些奇怪。

  文翰笑了笑,“爹爹,这有啥奇怪的?小妹本来就聪明,你没看她跟我们一起念书,比文成学的都。再者,小妹爱动脑子,对于这些农活儿,特别感兴趣。我估计是她看到你们用原来的那种镐头太费劲了,所以才琢磨出来的。”文翰一边说,心里对妹妹倒是佩服的很。静涵对于参地里的活儿,好像比自己懂得都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