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下好种田_作者:长白山的雪(458)

  “大人放心,这事下官定然办好的。对了,咱们上报给知府,要修建堤坝。这公文已经呈上去有半个月了,知府大人还没有批复。如今chūn耕已经结束,要是再晚动工的话,就要耽误铲地了。”刘主簿有点担心这知府大人那边的批复。

  “不必等了,明天开始,准备动工。如今已有些天旱的势头了,先解决这些引水渠,然后挑紧要的地方先开始gān,剩下的慢慢来。尤其是这引水渠的闸口,一定要修好。”子轩头也没抬,直接说道。

  “那万一知府大人那边不同意怎么办?”刘主簿有些担心。

  “没事,厩那边已经有回信了。你也知道,我有一些别的手段,不必非得等知府大人的回复。通知他一声,是尊重他,但是不能只等着知府的批复,而耽误了时机。”子轩丝毫不以为意,当初皇帝临走的时候,曾经给过子轩一些特殊的权利,这个倒是不必担心的。

  “即是如此,那咱们就准备动手。正好这个时候天gān水小,修堤坝之类的,也能好gān一些。既然要做,咱们就得做到最好,让百姓无后顾之忧才好。”刘主簿是知道这些的,说完这些事qíng,就直接出去安排了。

  这镇东县境内,有无数的河流湖泊,另外也有大面积的沼泽湿地。冬天的积雪,在开chūn冰雪消融之后,都会积聚在各个湖泊之中。所以即便是开chūn旱了一些,当地的百姓也只需要挖开引水渠,引水灌溉就可以了。这旱qíng对于地里来说,倒是影响不大。

  引水渠都是早就开挖好的,这一部分的工程就不需要太费力气。唯一的,也就是现在要在几条主要的渠道上修建水闸。以防止洪水来的时候,将庄稼毁坏掉了。县衙派出人手到各地,征调民夫,开始修建堤坝和水闸。因为之前已经跟各个村子的村长等人沟通好了,所以这事qíng办得非常顺利。百姓也明白,这是好事。再者,这些年,子轩夫妻为当地百姓做了太多的事qíng,人们心存感激,自然是很踊跃的出工出力。

  ☆、第二百四十二章送饭

  在人手的安排上,当然是就近原则了。离着河段近的村子,就直接负责这一段的修建,这样,能够省事的多。另外,驻守边境的军士,也被子轩借调过来一部分。这些守军是由一个偏将带领的,而这偏将,正是当初皇帝身边的一个护卫。李铭瑞特意派他过来,就是为了给子轩行个方便。这地方实在是太重要了,离着厩又太远,万一遇上突发qíng况的话,来回请示太费劲。所以皇帝特旨,子轩有临机专断之权。

  守军在这边已经两三年了,这偏将跟子轩的关系也非常好,所以直接抽调出来两千军士,帮着修建堤坝。

  就这样,沿着诺尼江和洮儿河的河岸上,十几处工地,全都热火朝天的gān活呢。

  这个年代里,虽然没有水泥这个东西,但是人们的智慧是无穷的。人们在泥浆里掺上了糯米浆,这样的话,泥浆就会特别有粘xing。再者,本地的土,盐碱土多,粘xing本来就大。这样一来,等到泥浆gān透之后,结实程度还是比较不错的。

  当地的石料没有那么多,所以有人专门的从外面买来了石料,用来砌堤坝。这也是用钱最多的一项了。

  子轩当然也没闲着,他每天都要去各个地方查看工程的进度。在chūn日的暖阳下,没几天就晒成了黑炭。

  由于众人齐心协力,再加上有军士的帮忙,第一批的这些重点地段,用了十几天就全都完工了。正好地里的糙也长起来了,于是子轩决定,暂时先停下来,让百姓先把地里的糙先收拾完再说。

  自从种完地之后,也就下了两场雨,之后就没下过雨了。如今有的地方,就略微有些旱了。好在引水渠都是现成的,倒是也不费多少工夫,所以地里的庄稼长得还不错。

  如今的镇东县里,已经是处处良田了。经过了这几年的努力,开垦出了不少的土地。另外,就是农民们种植的品种也丰富了很多,各种经济作物都有种植。人们并不像最开始似的,只种玉米高梁。

  看着地里面的一抹新绿,农人们就觉得,再多的辛劳也是值得的。

  趁着农民们除糙的这个空档,子轩则是带着那些军士,还有县城里的人,开始挖护城河了。这里之前是北元国的地方,根本就没有护城河。如今子轩夫妻在这花了这么大的力气,将这里治理的很好了,当然要加大防卫的力度。要不然,若是哪一天北元国打过来,岂不是给人家预备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