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老太太拿出了预备好的聘礼,五两银子,放到了桌上,陈氏笑着把聘礼放到一边。然后钱媒婆把慧心和庆年两个人的庚帖都要了出来,按照上面的年岁写了婚书,双方的父母在婚书上面按了手印,这定亲就算是成了。婚书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等着还要到衙门备案的。
这些完成了,钱媒婆也长出了一口气。“好了,恭喜啊,两家以后就是亲家了。”
双方接下来就商议这成亲的日子,依着陈氏,就年后二月纳亲。可是陶老太太不gān,非得要正月里成亲,陈氏也不好太和她犟。于是就同意正月里成亲,最后把成亲的日子定在了正月初八。
婚期定了下来,大家这才随便的唠嗑,陶家人本来就不太同意这婚事,所以言语间就有点带刺。那个陶家老大的媳妇,就在那酸了吧唧的说着,“现在成亲,聘礼就要五两,另外还得要彩礼,总共算起来,还不得二三十两能下来?还是养姑娘好啊,这要是小子多了,到时候娶媳妇都难。”
薛氏在一旁听了,就笑了。“儿子有儿子的好处,就说这地里的活吧,女孩子再怎么也比不上男孩。其实算一算,这男孩子要是不念书的话,十四岁就开始下地gān活,一般也得到十八九,二十才成亲。这娶媳妇花个十两二十两的,早就挣出来了。”这种场合,自然不好说些别的。但是薛氏的话,任谁都能明白,陶庆年成亲的花费,自己早就挣出来了。这陶庆年能够瞒着家里攒下三十两银子,那么这几年他拿回家的,恐怕最少也得是这些的两倍。
陶家大媳妇一听,脸色就不太好看,可是也没有话反驳,因为薛氏也没说是谁家。
这边薛氏看看时间也差不多了,就赶紧去厨房,看看菜都做的咋样了。子轩娘一看薛氏过来,就说道:“嫂子,你看今天的菜,猪ròu炖粉条、蕨菜扣ròu、兔ròu炖土豆、小jī炖蘑菇、红烧鲤鱼、醋溜白菜、爆炒狍子ròu、炒jī蛋、油炸花生米,好像缺了一个菜,再来个什么呢?”
薛氏看了看,旁边还有泡好的木耳,“不如在来个木耳炒ròu吧?正好十个菜,这菜应该还行吧?”
子轩娘和其他的几个媳妇就笑了,“嫂子,就这菜,比那娶媳妇的酒席都好,咱们过年也吃不上这么好的菜,他们挑不出来什么的。”大家纷纷夸许家今天准备的菜色比较硬。
这些人gān活也麻利,没多会儿,木耳炒ròu就好了。薛氏赶紧进屋去问问,“娘,陶婶子,钱婶子,饭菜都好了,是不是咱们边吃边聊啊?”
陈氏点点头,“行,一边吃一边唠吧,也别在这gān坐着了。”
于是,薛氏和帮忙的媳妇就赶紧把桌子放上,炕上一桌,地上一桌,剩下的小孩子在厨房里将就着吃点。慧心自然是躲在西屋里不能出来的,静涵和静雅就端着饭菜,送到了西屋和小姑姑一起吃。菜往桌上一端,陶家老爷子就笑了,“我说亲家,你家这菜整的可是够硬的啊。谁家过年也没有这么好的菜啊。”这陶老爷子心里也有点不乐意,可是已经到这个时候了,说那些就没用了,还不如好好的相处。这许家可是还有个举人呢,说敢说以后啥样?
这边村长也说了,“可不是?我们志新啊,那可是能人。地里活gān的好,冬天了还能上山打猎,今天这些菜,有不少都是志新弄回来的。陶老哥,你放心,和许家结亲,保证错不了。这许家人最是和气,你看许家嫂子,家里好几个儿媳妇,就没跟哪个吵吵过。志新媳妇来许家也有十三四年了,就没跟婆婆拌过嘴。”这些村里的人都知道,其实许家的人品,在村子里可是有目共睹的,也就是出了魏氏那件事,不过现在大家也都不提了。
陶家老爷子点点头,自从儿子非要娶许家的闺女,他也是找人打听了许家的一些事qíng。知道这村长说的是实话。其实许家这样的家庭也好,人老实,憨厚,也都没啥坏心眼。即便是老婆子提了那么苛刻的条件,人家也答应了,不过是为了成全两个孩子罢了。“来,许老哥,还有周老弟,咱们喝一杯,这以后就是亲戚了。庆年这孩子,从小学医,一直就在仁济堂里,如今也是个正经的大夫了,以后的日子倒是不愁,不说是大富大贵,平平常常还是可以的。慧心到了我家,吃不了苦就是了。”
许成宽听了点点头,“有亲家这话,我也就放心了,我们就是个农户,吃苦倒是不怕,只要他们小两口合合美美的,就比啥都qiá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