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出了小楼,姚谨就看见一株栀子花旁边站着一个小女孩,正是李子轲嘴里的那个“小饭桶”梅子,她一看见姚谨出来,“噗通”一声就跪倒在地:“夫人,求求您不要把我送回去好不好?我虽然吃得多,可是我很能gān,真的,我力气大……”
一个八九岁的小姑娘誓言旦旦的说自己力气大,姚谨看了看她的小胳膊小腿,怎么听怎么觉得好笑,她遂笑道:“你力气有多大?那边有一个石锁,你能举起来吗?”
那个石锁还是李子轶练习臂力用的,至于多重姚谨是不知道,反正她一只手根本拿不动,姚谨这话本就是玩笑一样,哪知道梅子居然当了真,她从地上爬起来,走到那个石锁前面,一只手轻而易举的就把石锁举起来了。
姚谨看着她那瘦弱的样子,生怕这石锁把她压坏了,吓得她忙说道:“赶紧放下放下,别累坏了,我不送你回去就是……”
梅子一听,高兴的把石锁“咚”的一声扔到了地上,她上前两步抢过姚谨手中的藕粉,说道:“夫人,我帮您拿着。”
正文 40、相求(2)
40、相求(2)
姚谨见这个梅子挺有眼力价,心里便有些喜欢,她边走边问道:“听你的口音,家就在附近吧?”
梅子神qíng有些黯然,一路上断断续续的讲了自己家的qíng形,原来她老家就在不远的邻县,父母早亡,靠着叔叔婶婶过活,可是她的饭量太大,叔叔婶婶家里孩子又多,实在养不活,便把她给卖了……
姚谨听了,心里也觉得不好受,现在这样的年代,卖儿卖女的人家不说比比皆是,却也不少见,她固然心存怜悯,却也无能为力。
一路走着,快到婆婆家了,姚谨闻着附近糕点铺子飘出来的香味儿,便又去买了一斤婆婆爱吃的栗子糕,梅子抢着拎了,主仆二人这才出了铺子,往老宅走。
眼看着到了老宅的大门口了,却正碰上了李姜氏和她的娘。
却原来是上午时候赵大嫂在李杨氏面前碰了钉子,从李家出来气得嘟嘟囔囔的,碰上熟悉的邻人便发泄了一通,因为住的近,这话不知怎么就传到姜家去了,李姜氏的娘一听,这还了得?李家二郎又要找媳妇了,她家闺女咋办?她便赶紧来找女儿。
李姜氏这些日子正想儿子,每天抓心挠肝的难受,又不敢去李家看孩子,再加上她的老子娘不时的抱怨,李姜氏终于尝到了度日如年的感觉。现在一听居然有人给李子轩做媒,她顿时有些懵了,原本李姜氏还想着等李家人气消一消,她再找人跟李家好好说和说和,毕竟她是给李家生过长孙的人,说不定李家看见她诚心诚意,就能让她重新进李家门……
李姜氏的娘看见女儿发傻,忙说道:“还愣着gān什么?赶紧换套衣裳,咱们去李家看看乖官……”
看乖官是假,想回李家是真,李姜氏的娘絮絮叨叨了一路,叮嘱女儿不可再犯倔脾气,见了婆婆应该怎么赔礼道歉,哪知道在李家门口正遇到了姚谨,双方一见,都愣住了。
姚谨见到她们,便把她们此行的目的猜了个八九不离十,李姜氏自然不知道姚谨gān嘛来了,她压下心中对姚谨的厌恶,上前几步拉住姚谨的胳膊“大嫂,有些日子没有见到你了,你比以前越发漂亮了。”
姚谨看着李姜氏脸上的假笑,越看越觉得别扭,她微微笑了笑,忙对李姜氏的娘说道:“大娘,你这是要去我婆婆家吗?那就快请进吧。”
李姜氏的娘笑道:“不急不急,我正有事儿要跟你说几句……大郎媳妇啊,人家都说,小两口吵架chuáng头打chuáng尾合,可你看看二郎和他媳妇,不过争吵了几句就是一纸休书,年轻人就是冲动,不看僧面看佛面,就冲着乖官那样的好孩子,两个人也不应该轻易就分道扬镳了不是?这事儿还得麻烦你这做嫂子的劝劝二郎,也劝劝你家婆婆……”
姚谨心道,当初你女儿偷拿富贵翡翠蛋的秘方回娘家的时候,你怎么不劝劝?若是没有那一码事儿,他们两个又何至于闹到现在这步田地?现在二郎的心分明已经在赵娥儿身上了,你跟我说这些有什么用?不过这话她也说不得,姚谨只是淡淡的说道:“事qíng过了这么久,其实该劝的话我们都已经劝过了,这事儿不比其他,我觉得你们若是打着想复合的主意,还是亲自跟二郎说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