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青青却不觉得阿俊有怎么无qíng无义,在她看来这家伙这些日子里已经进步很多了,现在就算见到陌生人也不会无端地翻白眼掉头不理。待人接物也比之前好了很多,就是说话的时候仍然会动不动地犯混,不过整体来说只能说是小问题了。
苏青青觉得自己这些天算是把一辈子的路都跑完了,她现在有些同qíng那些商人,成天四处地跑来跑去不能定下来,也是件很痛苦的事qíng吧。
记得江元睿之前就是做“倒爷”的,看到哪里有好东西就运过来,在其它地方出售,赚取中间的差价。这样虽然在一定时间内可以赚取些小钱,却终究不是长久之计,还是专门经营某项生意,打出点儿名头比较好。想来这次江元睿出门,为的就是这方面的事qíng,大哥的眼光肯定比她长远就是了。
鉴于江元俊实在不听话,这次出门苏青青gān脆自己打包了许多胡萝卜以及胡萝卜的点心,一起准备好给他路上吃,只吃得江元俊苦不堪言,一路坐船一路吐,害的撑船的船夫直担心,不停地问这位公子要不要半途下去看看大夫,苏青青不得不连连安慰表示没关系,他天生就喜欢吐,不是因为生病。
那座庙的名字,其实江元俊以前似乎有说过,不过苏青青不小心给忘记了。她忘记不要紧,问题是江元俊自己也不小心把庙的名字给忘记了,然后又不小心把庙的位置忘记了,只记得是在离五江镇乘船距离一天半的位置。
苏青青实在是对他无语了,本来她还是有点抱着游山玩水的心态出来的,结果因为已是深秋,一路的水乡,结果连莲藕都没怎么吃到,入目所见都是泛huáng的叶子。都说秋高气慡,可他们所过的地方动不动就刮风,天气也yīn沉沉的,幸好没有下雨,否则都不能行船了。
两人在五江镇上到处寻人打听,最后终于是找到了江元俊居住的那座庙。它位于一座名叫菩提山的山上面,因为处于jiāo通要地,山下现在已经开了官道,并且因为经过的行人较多,在山下还有人盖了不少小铺子,客栈等等,已经有了个小镇的雏形。也难怪江元俊认不得了,要知道他在的时候,这里还是光秃秃的,满地是糙,甚至还有野兔出没呢。
庙里原来只有一个老和尚,一个人过着挑水喝的日子。后来有一天来了个土匪,然后有一天又来了一个土匪,于是渐渐聚集了一窝土匪,霸山为王,每天除了抢劫就是偷盗。后来这窝匪盗让官军盯上,给灭了个gān净,庙里又重新剩下一个老和尚,但因为土匪们在山里挖了一口井,所以他已经不会再过上挑水喝的日子了。
江元俊嘴里叼着一根骨头,认真地想了好久,才算想起来那个老和尚的名字,好像是叫仁慧和尚。其实他们平时都管那老东西叫贼和尚的,但是苏青青说这样叫太不礼貌,一定bī他回忆名字,不然的话就要没收他的骨头。
这么多天都不能吃ròu只能啃胡萝卜,江元俊对ròu的渴望已经憋到了一定的程度,但有苏青青在,他根本连偷吃ròu的机会都没有,况且如果他偷吃的话就会全身无力,动也不能动。为了缓解症状,也只好弄了一根jī大腿的骨头,一根猪骨头,一根鱼骨头,没事叼着舔舔,也顺便闻闻味道。
苏青青吃ròu,他也只能啃骨头了——
作者有话要说:更新
75、一嫁三夫
这事qíng也只有江元俊gān得出来,基本上只有他们两个在的时候也就罢了,苏青青不管他,有外人在的话自然不行。
因为是要去看江元俊的师傅,礼物定然是要准备的。根据江元俊的描述,那位老和尚应该是年纪已经超过七十岁的老人家了,肯定是位须发皆白,道貌岸然的老前辈。而且他能在一群土匪之中生活如此多年而安然无恙,肯定也是智谋出众的人物。这样一来,到底要准备什么礼物,苏青青就犯愁了。
关于仁慧和尚的喜好,与他在一起生活多年的江元俊最有体会:“他什么都吃,剩饭剩菜,隔夜的窝头和gān巴大饼子,还有外面挖来的野菜和野果子。连树皮都要跟我们抢着吃呢,你随便买什么都行,就没有他不吃的东西。”
看来这家伙也什么都不知道。说什么剩饭剩菜,穷的时候自然什么都吃,她当初还不是被一个馒头就给收买了。不过说到这些,苏青青觉得与其买那些虚而不实的礼物,还不如直接弄些米面菜蔬上去。虽然现在山下也算有集有铺,但那老和尚一个人孤零零地住在山上,就算有些香火钱也定然难以度日,生活得还不定多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