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荣华_作者:看泉听风(12)

  琅邪王氏还有一个叫王固的人,他的嫡母是梁武帝的妹妹义兴长公主,他本来是庶出,但还是被视为公主所生,得以封侯,难道这样善待庶子,会让公主伤心,让皇帝愤怒?

  这样的例子,不仅王氏有,同样高门的谢氏、几个吴姓士族都有,大家兴趣的可以去查查看。这些资料可以看出南方士族对庶出的孩子,让庶出的孩子同嫡出享受一样受教育、当官的待遇,这些都不能算是特例了吧?家族对庶子都如此宽容,我想对庶女应该更宽容吧,毕竟女儿和儿子还是不同的。庶子如果没有嫡子,还有可能继承家业,而庶女不能继承家业,反而可以用来联姻。

  我文里设定萧家祖宅在江南,是南方,所以家里对庶子、庶女的态度相对来说,宽容许多,比如大姑娘、二姑娘在江南的时候,大部分时候还是和萧源一起受教育的,萧源也是叫她们姐姐的。还有以萧源所受的教育来说,她也不可能真正做到对待庶出的姐妹如奴婢一般。

  当然南方士族,“不讳庶孽”不等于不分别嫡庶。嫡、庶之间在继承权方面差别还是很大的。

  《世说新语》中写过,桓石虔就是庶子,家里人虽然也是叫他“郎”也就是少爷,但并没有被父亲承认身份,只是家人的尊称而已。《晋书》王恭传载,恭言“我有庶儿未举,在rǔ母家。”

  这qíng况和萧家几位庶子女的qíng况类似,庶出的二子、四子下人也是叫郎君的,但那也只是叫叫而已,四郎君也就是四姑娘的弟弟,甚至没有到过江南祖宅,更别说是入族谱了。二少爷,他的qíng况稍微好点,因为他的姨娘是嫡母的陪嫁丫鬟,他从小在祖宅长大,但这并不代表他会有资格继承家业。

  我这文里的三姑娘、四姑娘和六姑娘的qíng况,她们都是庶出,是女主的父亲四处为官时候留下的庶女,萧珣并没有把这几人带回去,就让她们跟着姨娘和rǔ母生活,有嬷嬷教导,但那些只是她们姨娘请来的嬷嬷,和萧家出来的嬷嬷是不一样的,所以相对来说,她们的教养要比从小养在祖宅的大姑娘、二姑娘差很多,萧源对四姑娘是不在意,而四姑娘把这种不在意当福气。三姑娘和六姑娘比四姑娘稍微好一点的就是,她们姨娘的眼界要比五姨娘的眼界高些,因为她们出生和五姨娘不同,这些我都会在文后说的。

  萧源不可能和那些庶出的姐妹们一样,在书房里完全不顾身份的对骂,更不可能说出如那种“你是庶女,我是嫡女,我们身份不同”,因为她压根没这个感觉,她们本来就是不同的。只有自卑才会qiáng调,萧源不自卑,所以她根本不会去想,也不认为四姑娘的地位会危及到她。所以对于四姑娘的有些挑衅,她会不在意,能过就过了,打个不是太恰当的比方,这和清代张英“让人三尺又何妨”这种感觉是差不多,站在了那个位置,就不会太在意某些得失了,因为他们不缺。几位庶女,她们相互看不顺眼,她们只会斗嘴,也只能斗嘴,而萧源不会参与这种事,但如果她有需要了,就会直接差遣嬷嬷去教训四姑娘,这就是身份上的差距。

  有人说我文里有写嫡庶不分、宠妾灭妻,嫡出子女和庶出子女是一样地位,我看了我发的这几章,看了几遍都没看出来我写过这种事,或许你们看的不是我的文吧。

  有读者举几个皇帝的例子,说是皇帝的生母不得册封,我不是很明白你的意思,我想直接在留言下回复你的,但是似乎JJ抽了,我只能在这里说一些。你举得例子都是庶子当了皇帝的史实,这也算是抬高了庶子的地位吧?

  李陵容、荀氏是外族人,谢玖出生屠夫之家,周贵人生平我没找到,但这些人有个共同点就是她们从一开始就是妾的身份,那时代妾本来就不能扶正,但并不代表她们是庶女,当然她们的出生,估计有些应该是嫡女吧,她们的父亲应该没法子养小老婆……

  而我文里没有出现让庶子继承家业,让姨娘扶正的内容,甚至没有姨娘和正室对喷,所以这些例子,不知道跟我文有什么关系?至于萧家庶女嫁给皇子当正妻,= = 我自己都不知道我有写这个qíng节呢

  嫡就是嫡,庶就是庶,这点我文里写的很明白,我是说过,嫡女、庶女区别没有庶子那么大,在利益前提下,嫡女可以当妾,庶女也可以当皇后,历史上的确有这样的记载,就算是特例,不是也出现了吗?

  还有花开亲亲说姨娘的排行不对,说是正室和姨娘不应该相提并论,我回复过了,但似乎看不到我回复了,这里重新写一遍,关于姨娘叫法问题,我跟一个朋友讨论过,我们的都认为,姨娘不应该说大,不是说这和正室相提并论,而是要避开这个“大”字,就跟避讳的感觉差不多,不知道我想的对不对。我不是不想改成姓氏,但是想想要想五个姓,写的时候还要不弄错……好难啊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