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本想叫人去看看,一回头,见瑞香正用金斗熨烫最后一件衣服,连头都没抬一下。
换做前世,她肯定按耐不住要瑞香出去打听了。而现在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
偌大的房间,只剩下金斗烫在衣料上发出轻微的“咝咝”声。
这样的安静让杜熙月内心隐隐有些不安……
吃过午食,杜熙月没休息,跟着含巧一起绣了会荷包,未时两刻便出了门。
“姑娘,我们出来是不是太早了些?”瑞香跟在后面小声嘀咕,横竖没想通为何把含巧也带出来。
“姑娘自有姑娘的道理。”含巧在一旁cha嘴。
瑞香白了含巧一眼,没给好脸色。
前面走的杜熙月放缓脚步,cha进后面两个丫鬟中间,正色道:“一会人多,你们行事万不可像在屋里那般随xing。”
那意思是,要吵回家吵。等会到了沁chūn台都给我老老实实的,那里下人多,到时传到太太、老太太耳朵里说我没教好你们,坏了规矩,就不是吵个架这么简单的事了。
语气里颇有几分警告的意味。
瑞香、含巧忙屈膝福礼,一个说“是”,一个说“请二姑娘放心”。一路无话。
沁chūn台坐落宁坤府后山半山腰上掩盖在葱葱郁郁的树林间,前面临湖,后面靠山,风景位置绝佳,站在上面整个府内的院落尽收眼底,往远处眺,还能看见宁坤府大门前的街道。所以站在后花园湖边,远远就能看见沁chūn台的白玉栏杆和东西两角挂的比普通灯大出好几倍的深赭色八角宫灯。
到了沁chūn台,杜熙月发现,大奶奶、大姑娘正靠在栏杆边说话。
站在一旁的冬梅眼尖,不待杜熙月走近,便笑吟吟地过来福礼:“二姑娘,您也这么早过来了。”
是怕自己过去听到她俩的说什么吧……杜熙月心里自嘲笑笑,脸上笑容却十分明快:“是呀,大表姐她们不也来得挺早的。”
“今儿大姑娘到我那去了,我们两个在家闷着怪无趣的,就先到沁chūn台来玩玩。”大奶奶笑着,拉着大姑娘走过来。
大姑娘穿了藕荷色领口秀梅的长衫配一条月白素色长裙,梳了个倭坠髻,连绵而下,侧面cha了根元白宝珠长簪子,简洁清秀,衬着白玉羊脂般的肌肤,更多了几分清丽。
这样的打扮,大姑娘少有……
大奶奶见杜熙月注意都在大姑娘身上,掩面而笑道:“熙妹妹,大姑娘今儿一身妆扮如何?”
杜熙月颔首赞许:“好看。”
大奶奶“呵呵”笑出声来,对着大姑娘打趣道:“你看,我这么打扮你没错吧。当时你在屋里还扭扭捏捏的。”
大姑娘羞涩,掩面而笑,有种小家碧玉的妩媚。
杜熙月看着心中一紧,忽然想起前世去静国公府吊丧时,大姑娘也是穿得一身清秀……当时徐家二老明明看重是大姑娘,为何最后却变成了自己?
这让杜熙月联想到徐家那个体弱多病的幺儿子,不禁打了个寒颤。
正文 第十六章 社火(中)
大奶奶见杜熙月脸色不好,yù问究竟,又见一群丫头婆子簇拥着一个穿着姜huáng缠枝刺绣镶领缎面对襟褙子、象牙色jiāo领中衣,赤金撒花缎面蔽膝姜huáng底马面裙的老妇人和一个三十五岁左右的中年妇人进了沁chūn台。
“老太太,太太好!”大奶奶赶紧笑着走过去福礼,方才和大姑娘、二姑娘的热络劲这会一下子转到两位妇人身上。
“你看,我刚才说什么来着,秦丫头必是个怕冷清的,肯定一早就到这候着我们了。”老太太指了指大奶奶,朝旁边的大太太一脸和气地笑道。
大太太一面虚扶着老太太,一面陪笑:“老太太说的是,我看这全府上下就属她跑得勤快。当初莫不是送子娘娘投错了生辰,这猴头非她莫属了!”
老太太被逗笑了,一面摇头,一面在搭着绿绫弹墨椅袱的太师椅上坐下:“她本属猴,你非要拿这来打趣她。你有她这么能gān的儿媳,可是几辈子修来的福气。”
“我们再有福气也比不过老太太的万福。”大太太笑着回答,接过旁边小丫头递上来的茶盅,平平稳稳地放在老太太面前的紫榆木大圆桌上。
老太太听这话,眼里笑意更浓,望着旁边说道:“你们看看,今儿大太太的嘴跟抹了蜜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