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玩闹了一圈,赵恒又看起了奏折,他看得奏折是三省放在最前面的重要政务,而姜微看得是放在下方的不重要的政务,很多事她直接就能批了反正都是些小事,姜微练习书法多年,一手正楷写的端庄浑厚、外柔内刚,初看还真不像是女子的笔迹。她没有模仿赵恒的字迹,反正赵恒允许,阿翁、翁翁他们也知道,那就没问题了。
奏折就是一件件最近发生的事,大部分都不是太好的消息,一个皇帝天天看这种政务难怪后期会变态,姜微翻看手中的奏折上面记载了一件小事,讲述的是一个农户之子因祖父病笃,外出寻医却忘了带路引,被有司擒拿送官府问罪,姜微提笔写下:“其qíng可悯,勿罪。”
姜微批完后又觉得不对劲,略有迟疑,回头又看着这封奏折。
“微微怎么了?有什么不对吗?”赵恒瞄了一眼那奏折以及姜微的批注微笑道:“批得不错。”
姜微摇头:“不对。”
赵恒挑眉看着她,“怎么了?”
“没有路引是要受罚的,但祖父病笃他焦急之下也是qíng有可原,可要是赦免了他就是人治而不是法治。”姜微说。
“不是有法理不外乎人qíng的说法吗?”赵恒说。
“可是会有司法不公现象发生啊。眼下已经律法已经够不公平了,如果此人不是农户而是士人就根本不会有任何问题。”
“那你说怎么办?”赵恒问,他很喜欢跟姜微这么聊天,虽然微微提的很多建议都不切实际,但不可否认有些很有意思。
“阿兄我们办个医士院吧。”姜微说。
“医士院?”太子殿下此时深刻体会到什么叫女人善变,眼下这个还不算女人就已经善变到这个程度了,不是刚刚还在说律法吗?眼下突然转到了医士院去了。
“就是医士院,我们先开个小的医士院招收些天下大医士过来收徒,等学业完毕后就让他们出去历练,一年考核一次,收编入吏编制,朝廷每月发放补贴,等将来有所成就后就能入太医院当医官……”姜微说,她倒不是天马行空而是人治法治这个概念太超前了,姜微有感觉自己要是跟赵恒说了他指不定要做出什么事来。
“你想让我多开一门科举?”赵恒挑眉。
姜微摇头,“当然不是,我们只是试验xing的招收试试看嘛,可以想个其他名目的官职?”
赵恒摇头,“我现在正要砍掉冗官,不能再多出一批官员。”
“这不算冗官啊,他们都会gān活的,你看这个农户如果不是因为附近少了医士为何要跑出去?我们就只要加一个类似五经卒史这种官职就好了。”姜微不死心的说。
赵恒道:“这怎么能一样?五经卒史随便调一个太学生出来即可,你这个医士从哪里来?”
“可以慢慢培养嘛,你看现在有进士科也有明经科,我们可以细分好了。”姜微不死心,她之前在农庄都养出好几个“军医”来了。
赵恒叹气,“微微你要大家有医士可以治病,这想法很好可哪里来这么多人愿意学医?有条件学医的人家不会正经攻读经书吗?”
姜微想了想觉得赵恒说得对,“那阿兄我们编农书吧。”
赵恒揉眉,“怎么编农书?”罢了,就当陪她聊天谈心吧,赵恒无奈的想到,如果赵恒知道“脑dòng大开”这个词汇的话,他就能明白自家娘子为何会如此了。
“编农书就要很用心了。”姜微板着手指说:“阿兄你看现在大家烧火大部分都是去山上砍柴的,其实可以在各县开建一片炭薪林,我觉得旱柳树就很合适,种上一片十来年功夫后只要经营得宜就可以用之不竭了,还有现在不是大力推广棉花吗?在适合种木棉树的地方种木棉,棉花可以织布、木棉做棉衣,还可以多种胡桃树,胡桃可以榨油,荒年的时候还能吃这个充饥,还有种山药、油桐树……”姜微说起农业建设来就滔滔不绝俨然半个砖家,天知道她穿越前就没碰过农事,她说的很多作物都是明太|祖当年推广种植的。
“还有眼下的织布机肯定还有改进的机会,阿兄你可以下旨让工匠钻研,如果谁能钻研成功我就——”姜微顿了顿,“让耶耶给他写传!”耶耶好歹有个名士身份吧?他们应该会很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