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殿下太子之位稳固,她这个太子妃哪里还有什么不高兴的。
纵是后院有着这些个人,如今看着,也没之前那般碍眼了。
倘若殿下登基,她就是皇后,有什么,能比皇后之位更让她满足的呢?
见着自家娘娘的神色,孙嬷嬷自然也猜出了几分缘由,也笑着开口道:“娘娘这样高兴,老奴心里也替娘娘高兴。提心吊胆了这些年,娘娘终于可以安心了。”
这些年,娘娘过的委屈。虽然贵为太子妃,可太子不被皇上所喜,哪一日,娘娘不是提心吊胆的。生怕一道废太子的旨意下来,圈禁是小,等到新帝登基,怕只有那一条路可走。
娘娘的恐惧和不安她都看在眼里,别提有多心疼娘娘了。
好在,老天保佑,殿下的太子之位总算是稳固了。
听着孙嬷嬷的话,郭氏笑道:“本宫早就说过,总有一日殿下这太子之位会稳固的。二皇子那样的人,怎么能和殿下相提并论?”
“娘娘所言极是。”
二皇子被皇上宠着,被蒋贵妃也就是如今的蒋嫔宠着,xing子难免有些浮躁,当真是不能和殿下相比。
孙嬷嬷伺候着郭氏用完早膳,又等着众人请了安,郭氏就说道:“好了,是时候去给母妃请安了。”
郭氏先前只称呼恭妃一声娘娘,如今却是恭敬地叫一声母妃。
这些日子,她时常去景仪宫,所幸收获颇丰。
恭妃娘娘虽然没有多喜欢她,最起码是愿意和她亲近了。
郭氏带着孙嬷嬷去了景仪宫,一进去,便闻到屋子里一股浓浓的药味儿。
郭氏皱了皱眉,见着从里屋走出来的宫女知chūn,只问道:“母妃可还病着?”
知chūn福了福身子,回道:“娘娘身子本就不大好,如今天热,娘娘便没有胃口,太医看过只说吃些药好好调养,并未说别的。”
郭氏听了,点了点头,朝里屋走了进去。
一进去,就见着躺在chuáng上,面色有些苍白的恭妃。
“儿媳给母妃请安。”郭氏上前一步,恭敬地请安道。
恭妃见了她,脸上带来几分喜色:“你来了,快起来吧。”
听着恭妃的话,郭氏便站起身来,朝chuáng前走去。
“儿媳听知chūn那丫头说,母妃胃口不好,儿媳那里倒是有张菜单子,都是些清淡的菜,不油腻,等明日送来叫膳房的人瞧着做了,定能合了母妃的心意。”
恭妃拍了拍chuáng沿,让她坐了下来,才说道:“这些日子,你时常过来瞧本宫,倒是辛苦你了。”
郭氏笑了笑,只说道:“瞧母妃这话说的,殿下忙于朝堂之事,儿媳理应过来陪着母妃。”
郭氏这话,说的真真是贤惠孝顺,恭妃听着这话,脸上的笑意愈发的深了,心里却是不屑的嗤笑一声。
倘若没有见过郭氏以往的样子,她便以为她就是这样懂事孝顺。
可实际上,郭氏是怎样的xing子,她最是清楚了。
郭氏不知道恭妃心中所想,只将这些日子宫里发生的事qíng讲给了恭妃听,为的就是博恭妃一笑。
殿下除去了劲敌,她这生母自然是要高兴的。
“贵妃跋扈,如今却只是一个嫔位。这宫里头的奴才,最是见风使舵的好手,只想一想,便知蒋嫔的日子不好过了。”
恭妃听了笑了笑,没有说话。
正说着,就听得一阵脚步声,知chūn端着熬好的药从外头走了进来。
郭氏见着,忙站起身来,接过知chūn手中的药碗,亲自伺候着恭妃吃完了药。
“以后这些事qíng,就让她们来做吧,你身为太子妃,哪里好让你做这些。”恭妃接过郭氏递过来的帕子,擦了擦嘴角,道。
郭氏闻言只说道:“母妃能让儿媳伺候,便是儿媳的福气了。等哪一日母妃嫌儿媳伺候的不好,再叫她们来做。”
郭氏进宫多年,最是会说话了,这几句话说的别提有多顺耳了。
恭妃听着这话,想着这些日子的事qíng,心里倒对郭氏这个儿媳“高看”了几分。
可惜的是,郭氏的这份儿“执着”,并不是她乐意见着的。
郭氏所求太大,所做之事缺少了真心,注定到头来什么都得不到。
郭氏陪着恭妃说了好一会儿话,才回了东宫。
刚回来,就有太监忙不迭跑过来,回禀道:“娘娘,殿下下朝后去了正院,等了娘娘好一会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