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妹子。”李静莲的脸色一变,似乎是有点感动了,上前捉住大妞的手:“妹子,嫂嫂信你,唉,女人家的心思,你也了解的,守了半辈子守着这么个人,哪容得再叫别人抢了去?哪怕是有一丝可能,那也是不行的。唉,是嫂嫂多疑了,你是个好妹子。”
“呵呵,嫂嫂,那杨哥儿不在么?我走了,可是我家的地还有人种,四季豆卖不了,怕是还要靠杨哥儿呀。”大妞笑着四处望了望,正望见杨花甫从后院掀帘走出。
“咦?淑慧?你咋来了?”杨花甫走出来,抬头望向停在门口的马车和从车窗里望见的大仓和包袱,脸色一沉。
“我得去水韵镇一趟。可能能住一阵子,特来向杨哥儿子告个别。”从这儿前往水韵,要用整一天的时间,若在这耽误的时间长了,怕是天黑前到不了水韵。大妞也不待杨花甫说什么,伸手掏出张白纸,上面是她写的几个四季豆的菜方,递给杨花甫:“杨哥儿,我虽不在,但家里的地是有人帮种着,四季豆还是要靠你往外卖。这是几个菜方子,我写得很详细,厨房应该一看就明白。若有问题就托来送四季豆的那人捎信儿好了,我会尽快回信儿的。”
“你……”杨花甫还未从惊讶中反应过来,大妞已将白纸塞进他手里,回身往外走了:“往水韵的路长,我就不多耽搁了。杨哥儿,等回来了,我们再合作呀。”说着,跳上了马车,伸出头来朝站在东来顺门口的夫妇二人挥挥手,马车便缓缓往前行去了。
中午饭是在车上吃的自带gān粮,马车一停不停歇的一直朝水韵镇赶去。随着马车的摇晃,窗外的声音渐渐热闹起来,掀起窗帘,发现已是进了水韵镇,到处是叫卖的商贩,商品也各种各样,花样繁多,果不是小坛镇能与之相比的。
马车从右边的镇口进镇,经过东大街也就是最热闹的小贩街,往右从镇东口出了镇,继续往前行去,从镇上出来,外面才安静了下来,道路也开始颠簸起来,大妞掀起车帘望向外面,映入眼帘的是片一望无际的果园,有的果树正开了一树的繁花,空气里飘着淡淡的香甜,果园中间间或盖有民宅,一派悠然宜人的田园景象。
“这个村儿叫后果园村,前面还有一个村子叫前果园,这两个果园几乎占了整个水韵镇的东一侧,两个村子的宅院都是呈‘十’字形排列的,把整个村子分成四大块,加上果园,就是一个‘田’字。”孙大仓望着成片的果园解释道:“捎信的人只说了这些,我也不知我们的宅子是在哪,再往前应该就到十字路口了,有人在那儿接我们哩。”
正说着,前面出现了一个土路的十字路口,路口上站着两人,一个穿着得体,一身锦绸,应该是周珂荆派来接应的人,另一个挽着裤腿儿,一手提着锄头,满脸的笑意,应是这里的农家汉子,他朝两人招招手,吆喝道:“哎~~~是小坛镇来的吧?”
第170章 新家
五月末的天气,虽不冷,但也依然带着几丝凉气,那人穿一件土huáng的薄褂子,敞着衣襟,挽着裤腿,鞋子上沾了不少的huáng泥,明显是刚从地里出来的,此时见了马车,忙伸手挥了挥:“哎!~~是不是小坛镇来的?”
“是啊~~”孙大仓长长的应了一声,伸手打开车门叫车夫停下马车,起身跳下车去与那个穿着得体的人攀谈起来。不一会儿,回到马车旁,对车里的大妞和有根道:“下车吧,咱们的宅院就在前面,马车跟过去就成了。”又指着那个农家汉子:“那是赵志大,咱们住的就是他哥哥家的宅院,咱们以后住在这儿,称呼不用按辈份,照年龄算,要称呼他一声志大叔。另一个是周老板派来接应咱们的人,称呼李哥儿就成。”
“嗳。”大妞与有根应一声,从马车里出来,由大仓扶着下了马车,上前礼貌地:“志大叔,李哥儿。”
“嗳,嗳,好娃儿。”赵志大高兴的伸手摸了摸有根的头,转身带着几人往前走去,很是自然的道:“诺,就是前面这座宅院,正好有两间房,你们小两口儿住一间,这位小舅子住一间,又大又宽敞那。”
“哎!!志大叔,我们不是两口子呢,还没成亲呢!!”孙大仓脸上染了红,赶忙给赵志大改了口。
“哦,哦,原是这样。倒是我失言了,失言了。”赵志大点点头,来回望着大妞与大仓,怕自已再失言,没再说别的,径直带着几人往前走去,顺着十字路口往左拐,又顺着宅院与宅院中间留下的小道儿进了右手边的那排房子,往前到了第三家便停了下来:“诺,就是这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