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手回春_作者:梨花白(239)

2017-04-15 梨花白

  女孩儿们都是一愣,姜老太君也愣住了,疑惑道:“经哥儿是怎么知道的?边疆又要起战争?不是说金月国退回去了吗?那些鞑子怎的这般不讲信用?”

  蒋经笑道:“我也是听朋友随口说的。金月国虽然退了,还有宁夏国,何况鞑子们又讲什么道义呢?大庆朝和它们迟早是要开战的。”

  白采芝喃喃道:“可是……三公子年纪也不大啊,怎么……怎么就又让他上战场?”说完听姜老太君也叹气道:“可不是?这么点儿的孩子,唉!还不满十五岁呢,又是皇上的外甥,怎么就……”老太太没再说下去,只是不住摇头。

  蒋经的消息自然是从周鑫处得来,那小子以沈千山“能在十岁立奇功”为理由,也向皇帝申请了份管后勤的差事,皇上此时正是用人之际,更何况粮糙乃是一场战争的重中之重,如果没有合适人选,皇子肯担起这个责任,他自然是更加信任的。

  因考校了一番,现周鑫果然对这方面比较用心,便让他给沈茂做个帮手,暂时和沈千山一起巡视京畿粮仓,等到沈千山出征后,他要随着沈茂和其他臣子一起,将粮糙这一块儿负责起来。

  如此一来,周鑫最得意的倒不是身上终于有了体面重大的差事,而是他可以向皇帝要求在外面开府了,他的母亲容妃自然是舍不得他,每日里在他耳边碎碎念着,只是周鑫这个人哪里会被母亲所左右?因皇上虽然还没批准这事儿,不过这家伙暗自盘算了一番,自觉八九不离十,才会将这些消息一起和最好的朋友分享。于是蒋经才知道边境形势。

  因当下听姜老太君替沈千山担心,他便笑道:“老祖宗不须担忧,三公子是什么样人?十岁就能建不世奇功,如今他都十四了,再赴边疆,许是便能成为一员名将,到那时,咱们伯爵府又多了一个靠山。”

  他这话本是随意说出来的,一边说着,心里就想到沈千山对表妹存的心思。然而他说者无意,听者却都有心,元氏和宁玉兰心中都是一动,暗道再大的靠山也不牢靠,除非成了姻亲……

  就连余氏,眼看宁纤碧和蒋经是不可能的了,这会儿听见这话,想到素日里沈千山对宁纤碧的态度,心中也不由得怦然意动。不过这些心事当然都是不能出口的。

  宁纤碧还不知道母亲已经对沈千山存了想头,只在那里坐着暗自感叹,心想表哥是喜鹊嘴吗?只怕这会儿你也想不到,那家伙去了边疆,竟真的用几场战斗的胜利,成为了少年名将吧?

  这一番热闹直到下午,众人才渐渐散去,姜老太君独把宁德荣留下来,身边只留了两个心腹的老嬷嬷和莺歌清歌两人,这才开口对宁德荣道:“三弟,这次的事qíng你受委屈了,偏偏这委屈还得扛着,嫂子只怕那爵位是回不来了,只是皇上心里有数,既然不能封赏你,恐怕补偿倒是要给府里其他的人,这固然是好事儿,只却委屈了你……”

  姜老太君不等说完,便被宁德荣打断,听他笑呵呵道:“老嫂子,这不是很好吗?我要那么个爵位有什么用?不过是每月得点米粮罢了,难道没有那些米粮,府里就不管我的饭了?”

  姜老太君摇头道:“不是这么说的,那毕竟是属于你的荣耀,却平白让你蒙冤受屈,倒让世澜世泊得好处,我这心里不安啊。”

  宁德荣正色道:“嫂子也太看轻兄弟了,虽然我做不到先贤们的视富贵如浮云,名利如粪土。然而在我心中,什么爵位啊富贵啊,我还真的不恋栈,弟弟心中,唯一的心愿便是悬壶济世,如今我虽然没了爵位,成为平民,却是更轻松自在。我早就想好了,日后我就在百糙阁里当个坐堂郎中,依照我的心,是要搬出去的,也好方便夜里有那着急的病人诊病,只是我心里清楚,这会儿说这话,嫂子心里怕是要难受,更有那些喜欢嚼舌头的小人,还不知要把伯爵府说成什么样儿,所以我先仍住在府里,这话日后再说。嫂子,咱们是一家人,还要分出彼此吗?侄儿们的自然就是我的,世澜和世泊出息了,我这个当叔叔的脸上也沾光彩,何况这次的事qíng如果没有芍药,别说像现在这般一家团聚了,只怕我还要连累了伯爵府,嫂子且放宽心,莫要为这种事qíng心中不安了,不然弟弟又怎能安心?”

  姜老太君见宁德荣语气真诚,知道这确实是这位三弟的肺腑之言,何况相处了这么些年,老太太又怎么不明白宁德荣是什么样的人品?因点头欣慰笑道:“我也知道三弟不会怪罪我们,只是这心里总是带着不安,如今听你说了这些话,老婆子也好生感动,你说得对,一家人,还分什么彼此?行了,你快去歇着吧,我这心事放下了,也要好好睡一觉,不然这些天睡觉都不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