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老太太此时心满意足,拉起二妮告辞,临行前还不忘叮嘱孟瑶抓紧时间挑开门的吉日。
到了晚些时候,贺济礼吃得半醉回来,不顾形象地咕咚喝下大半碗醒酒汤,斜躺到榻上逗弄小囡囡,以此解酒。孟瑶瞧着他还算清醒,就将今日贺老太太所提的要求讲了。
贺济礼听完她的话,一个激灵坐起身来,酒全醒了:“你,你竟答应她了?”
孟瑶完全理解他的反应,解释道:“当时还有不少客人在场,我不好反驳她的话,只好来了个缓兵之计,反正所谓吉日,全凭我们说了算,且就这样拖着罢,拖得一天是一天。”
“也只能这样了。”贺济礼是要面子的人,想一想当时的qíng景,若换作是他,大概也会先答应贺老太太再说,于是就没有责怪孟瑶。
他们一心要拖,好几日不见动静,贺老太太那里就急了,打发小丫头来问了几次无果,只得亲自绕了半条街跑过来,拉住孟瑶问道:“媳妇,那门怎么还不开?”
孟瑶敷衍她道:“吉日难定呢,老太太且再等等。”
贺老太太哪里等得,断定贺济礼两口子是不愿开门,故意拖延,于是便趁着卖花婆子上门来卖花,向着她一通乱讲。卖花婆子嘴碎得很,没过几天就将“贺家老太太的大儿子和大儿媳不孝,为了不让她瞧孙女,连一扇门也不肯开”的消息,传得是满天飞。
这些话很快就传到了孟瑶耳里,贺济礼在州学也听到了风言风语,两口子本不yù理睬,但这些胡编乱造诽谤人的话,偏有好些人信,连知府大人都把贺济礼叫去问了几句。这下贺济礼不理睬也不行了,不然影响了他年终的考课,怎么得了?于是便叫了几个匠人来家,唉声叹气地准备把才封起来不久的门又重新开开。
装门板时,孟瑶亲自过来瞧,送来一把大铁锁,让人从里面安了,并嘱咐丫头们,待门一安好,就锁严实了。
贺济礼看着匠人们安铁锁,摇着头道:“没用的,她见锁了门,不晓得叫开?”
“叫罢,既是安了门,岂有不许人敲的道理。”孟瑶别有深意地笑了,“不过,我可没安排人手看门。”
贺济礼一愣,反应过来,大笑:“是,咱们家穷,人手不够,哪里挪人来守门,这里自然是成日没人看着的。”
夫妻俩相视而笑,看着匠人们安好门和锁,又看着丫头们锁好了门,才相携而去。
第一百五十五章 洪水猛shòu
贺老太太年纪到底大了,有些耳背,后园子那边砸墙重新开门那样大的动静,她都没听见,家里的奴仆又少,也没个人来与她讲,因此直到第二天出院门遛弯,才发现后院墙上多了一扇门。
贺老太太见状大喜,忙上前去推,不料那门却是从里面给锁住了,哪里推得动;她心想新开的门,总会有人守,于是大声叫门,但墙那头却悄无声息,就是没人应答。
贺老太太急了,忙去找到二妮,让她陪自己去贺济礼那边走一趟。二妮本不愿陪,但正好她要去跟孟瑶商量买彩云的事,因此就应了,扶着贺老太太出了门。
她婆媳俩绕了大半条街,再次来到新贺府,贺老太太已是气喘吁吁,扶着大门喘了好一会儿才缓过劲儿来。二妮瞧着她这般模样,觉得可怜,心想到底还是岁月不饶人,老太太也老了。她担心贺老太太走不到垂花门那里去,便蹲下身来,把她背到背上,由个小厮领着,去见孟瑶。
孟瑶见贺老太太是由二妮背着进来的,吓了一跳,忙问老太太是不是病了。二妮道:“老太太没事,只是累着了。”
贺老太太则道:“谁叫你们新开的门打不开,不然我也不必绕这么远的路走过来。”
这话若被不知底细的人听见,定要觉得孟瑶心狠,但贺老太太以往做的那些事,实在太伤人心,因此孟瑶一点儿都不心软,更是没有丝毫要将那门打开的意思。
贺老太太见孟瑶不搭话,只顾着瞧自己的手指头,生气了,道:“有你这样做媳妇的吗,婆母想来瞧瞧孙女,你都不愿意开门,非要让她一大把年纪地赶远路。”
孟瑶还是没作声,过了一会儿,突然问道:“老太太,请问我家小囡囡,这会儿多大了?”
“半岁?一岁?总不会两岁了罢?”贺老太太使劲想了想,伸出指头掰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