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官职在劝谏,皇上杀谁都不可以杀言官,言官死谏更是会为皇帝留下千古污点,可是容妙真这个御史,谁都知道,是专门帮着皇上的。
他在朝堂上说的话,就是皇上的意思,更多是皇帝不好亲自言说的,就由他开口,而他偏偏又是个浑人,口才极好,大有状棍风采。虽无实权,却人人让他三分,且确实有不少用到他的地方。
不能妄揣圣意,可是官员死活猜不到皇帝的意思,跟他对着gān,皇帝也很急啊!想升官发财讨皇上欢心的,更想顺着皇上意,投入新贵行列,於是容妙真,正是合了双方需求,应运而生的存在。
颜欢欢亦曾听说过此人,赵湛不过随口提起,也没指望她明白,她却是一听便明一一这不就是古代版的微博‘团团’、‘人民月报’,最高权力的官方喉舌吗?
只不过,这个官方喉舌,不止能代言皇上,还能陪皇上吃饭。
“皇上,臣有事启奏。”
“你不是说过,用膳不谈公事?”
赵湛大奇,容妙真这懒货,每日挂在嘴边的事不离吃喝玩乐以及女人,他对朝中大事倒不是不关心,只是不爱说,更无意gān涉他的决定。於是陪吃陪喝,什么官位都没捞到,倒是脸圆了一圈。
“臣见皇上的眉头从上菜前就一直皱着,皱到现在,蚊虫少说也该夹死不下百只了到底是什么大事,让皇上如此忧心?”
原来是变着法子关心他。
“小事,无须挂心。”
“皇上赏赐的御膳,臣全吃了,岂可不为皇上分忧。”
见好友坚持,赵湛才缓缓开口:“许是刘嘉的女儿一直无宠,他不出头,变着法子让他一系的官员上书,劝谏我要分宠,言辞恳切,朕也不好发作他们,”说到这里,他更是气闷,后宫是他难得歇息的地方,可是对着那些女人,他都难以放松下来,对一个日理万机的帝王来说,一夜得不到好的休息,积劳之下,渐生头疼的毛病:“朕委实不想理会他们!”
容妙真唇角一扬:“他们就是仗着皇上向来宽厚罢了。”
皇上确实宽厚。
赵湛思及父皇,父皇能做到雨露均沾,官员亦言辞恳切,处处为他着想,只是想的事,让他有气没处发。国君的家事就是国事,官员关心,不是八卦,而是拳拳的忠君爱国之心!皇帝要是龙体有恙,消息走漏,国土边疆的蛮子定会蠢蠢yù动,皇上能有什么小事?小事也是全天下的大事!他责任感又重,没法像前太子那般率xing而为,更没脸说一句‘我吃你们大米了吗!’。
说不出口。
“幸好,他们始终对皇上心存敬畏,不然,參贵妃娘娘的奏折,已经堆至小山高。”
英明的皇上是不可能做错的,如果事qíng错了,也是旁人的错。皇上独宠谁,肯定不是皇上的错,那就是贵妃的错了!虽然徐皇后治下不严也有错,但徐国公和徐家子弟还在朝中生龙活虎呢!颜贵妃其父只是五品官员,手无实权,參起来不怕报复,那就敞开了膀子,使劲儿的參。
只是万万没想到,这一參,却參出了龙颜大怒。
‘朕乃一国之君,众卿家亦是堂堂七尺男儿,想上书劝谏朕,直言便是,在一介妇人上作文章,欺她们深居宫中,有口难言,不该是大丈夫所为!这种奏折,朕不想再看见!’
写这奏折的人,虽然只落了个官降一等的责罚,算不得重罚,可是朝中百官心里跟明镜儿似的,都知道这人不会再得重用了。
“朕倒不是偏袒贵妃,”
提起此事,赵湛余怒未消,他作风实事求事,在皇都的近臣在皇帝换人当之后,小心翼翼地摸索了新帝的喜好,奏折亦顺着他的意来,以gān净利索述事为主。可是外派的官员和地方官都不知道,仍照着先帝的审美,在说正事前先洋洋洒洒地夸上一通,马屁没拍着,却把皇帝的脑仁都拍疼了!
“我要宠幸谁,不都是我的意思,她们能作什么准?一个个就会指桑骂槐,就是对着我骂,骂得有理,我也不会把他们怎么着!”说到动气处,连朕的自称也忘了:“就算不是我最钟爱的颜贵妃,换了后宫任何一个女子,什么事都没做,却被文武百官指着脊梁骨戳,我也不会坐视不理!”
容妙真把重点跑偏一下,让皇上息怒:“臣真没料到皇上也是怜香惜玉之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