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不担心是一回事,他们可能会怎么做又是另一回事,如果我们能提前判断出勃艮第其他军队的动向,这场战斗,我们把握就更大一些。”柏舟思索了良久,发现实在是想不出对面还会有什么后手,既然他们没有办法隐蔽行军,那他们为什么不把所有部队都拉出来。
蒙止听 到他父亲和柏舟这么说,也明白刚才尉上说的重点不是那一万人,而是其余勃艮第军队的动向,脸上不由一红,特别是在他父亲面前,又一次bào露了自己的不足。像是在为自己“狡辩”般,蒙止支支吾吾地又说道:“这些自大的欧洲人,肯定是和当初的瑞士贵族一样,瞧不起我们西秦人的战斗力,认为只靠一万人就能消灭我们。”
这话说完,蒙止发现他自己都不信,毕竟,他从小受到的军事教育就是狮子搏兔亦用全力,如果让他统帅勃艮第人的军队,在面对一个人数虽然不多,但完全陌生的军队时,肯定是会把方方面面都计算到的,怎么也不会因为人数方面的原因而小瞧对手。
但柏舟听完,若有所思,有时候,越不可能的答案就越接近事实,尽管他现在无法验证蒙止所说的到底是不是真的,但既然蒙山说过,剩余的勃艮第军士如果要行进,逃不出己方斥候的视线,这就表明说不定对面这次还真的准备依靠这一万人来攻打自己。
想到此处,柏舟开口说道:“现在不急讨论那些还藏起来的勃艮第人,先把眼前的这万余来势汹汹的家伙给解决掉。如果他们真的只是这万余部队的话,我们就采用第二条策略。”
……
Ps:第二更“准时”送上,话说烟酒难得这么“准时”了。说11点左右,只“右”了三十来分钟……飘一飘啊,票一票。
-------------------【第三十三章 还施彼身】-------------------
毕竟,关于随之而来勃艮第人的“报复”,西秦虽然有心理准备,但是,勃艮第人的报复规模到底有多大,他们的底线在那里,柏舟他们并不知道,这也是他们为什么在回到巴塞尔后并没有抽空休息,而是坐在一起商讨策略。
第一种可能的“报复”,勃艮第人只是派出一两位使者,在口头上抗议或者威胁一番,并不采取任何军事行动。如果勃艮第在贝尔福的驻军只有那么五千人,肯定采取的就是这种“报复”,但是经过昨夜的试探,明显勃艮第人在贝尔福还有后手,那么,面对西秦如此“扇脸”的挑衅,勃艮第人还会采取这种示弱的报复手段的概率实在微乎其微。当然,如果对方是一个大智近妖的家伙的话,或许也会采取如此做法,用以迷惑西秦军,不过,“遗憾”的是,昨夜勃艮第人面对西秦的骚扰,做出的反应,虽然是最稳妥的一种办法——避而不战,但也让柏舟他们知道,这个对手,高明的有限,毕竟,避而不战可以,但是这个对手不光避而不战,还有避而不“做”。
第二种可能是勃艮第人只派出河谷中驻扎的这五千兵士,不过,这种概率也是不大,毕竟,他们不可能不知道西秦现在杂七杂八的部队超过万人,还依靠着巴塞尔这个地利,以五千人去攻打一个驻守有万人的堡垒,哪怕这个堡垒的城防建设并不健全,但如果勃艮第人真的只派这五千人来攻打,那他们就不能叫做自信了,完全是自大的表现。须知,在正常的攻城战中,如果双方兵士的实力不相差太多,也排除其他天时计略方面的因素,单纯的硬碰硬,这个伤亡比一般在三比一到五比一之间,当然,不排除某些城市由于城防设施足够优秀,可以把这个比例无限扩大到只要城内不断粮、不断水,敌方永远也攻不破。当然,巴塞尔还远远达不到这个水平,按柏舟的估算,如果对手的攻城器械质量足够jīng良,数量足够多,且西秦这方只让瑞士民兵守城的话,这个伤亡比最多也就能达到三比一,而且,一旦民兵阵亡数超过百分之四十,就可以宣告城破了,因为,剩余的兵士无论在士气上还是在体力上,已经达到临界点了,同时又因为阵亡兵士所带来的防守位置上的空缺,很容易导致那剩下来的百分之六十的民兵,压根就不能发挥出一丁点的战斗力,而是引发全线溃逃。
第三种可能,也是西秦众人推测的最大的可能,就是勃艮第人大举进犯,不过这个“大举”能大到什么地步,西秦毕竟不是勃艮第人的首领,自然也无法知晓。不过,西秦众人也针对可能出现的勃艮第军士数,制定了四条策略,现在对手派出了一万人,如无意外,应该执行第二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