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上妙儿家的那几口鱼塘都是桑基鱼塘,几样物事都可以循环利用、产生经济效益,这让妙儿家养鱼的成本大大的降低了许多,也让妙儿可以大胆的把鱼的价钱定得很低。且妙儿一开始就不打算零售,而是直接把鱼挑到城里各大酒楼,先让酒楼掌柜的挑条肥鱼煮了尝了味道,把自家养的肥鱼味道鲜美的特点突出来后,妙儿再开出相对而言较低的“批发价”,以价格的优势打败所有的竞争者……
妙儿家的鱼“货好价低”,但凡有点生意头脑的老板,自然都会争先恐后的抢着入货!而妙儿则借着这些优势和得天独厚的条件,和城里各大酒肆、鱼行定下了长期供鱼的契约,让自家鱼塘有了稳定的销售渠道。
这鱼有了稳定的销售渠道后,不但妙儿一家很快就赚了个满盆钵,连当初被妙儿拉入伙、一直尽心尽力帮妙儿兄妹打理鱼塘的尤大牛,也跟着赚了不少银钱、把他乐得成天合不拢嘴,更是直夸妙儿是大家伙儿的小福星!
这讨厌的继母被赶走了、混账自私的爹也去世了,现下妙儿家的日子又慢慢的红火起来、一家人再也不用为生计发愁了!
这些种种都表明妙儿家的小日子是越过越好、并且逐步步入正轨往小康大道奔去,而生活跃上另外一个层次后,也让妙儿开始有了新的目标———鞭策张大郎兄弟读书,争取让他们早日金榜题名、让尤氏在九泉之下能够感到欣慰。
重新定了新的目标后,紧接着妙儿很快就做出了一个大胆、让所有人都十分震惊的决定———离乡上京,到京城去大展拳脚!
妙儿把这个决定告诉张大郎兄弟后,一向爱玩、且总是会和妙儿想到一块儿的张三郎自是马上表示赞同,但做事稳重的张大郎却不解的问了妙儿一句:“妙儿,咱家现在已是不愁吃、不愁穿、也不愁没银子花,没必要再上京城去挣钱去啊!再说了,京城是什么地方?哪能随随便便就让我们挣到钱?”
而妙儿却是自有一番打算———她都穿越到北宋十几年了,最远的地方却只去过泉州府、再远的地方都没机会去!这让妙儿觉得十分可惜和不甘,于是她才会提出到北宋的都城汴京大展拳脚这个提议,打算借这个机会好好的领略下北宋都城的繁华,才不枉穿到北宋当了一回北宋小娘子!
当然,妙儿也不是单纯为了满足自己的愿望才提出上京,而是把张大郎兄弟未来的前程也一并考虑进去了,因此张大郎一发问、妙儿马上就细细的解释道:“大哥,我就是不想像村里的那些小娘子一样,从出世到死都只拘在一小块地方里,我想大胆的出去走走、长长见识,也想试着在那繁华的汴京城闯一闯……”
“哪怕我们去京城后不能赚到钱,那多少也能开阔眼界不是?再说了,就算我们去了挣不到钱,到时再打道回府也没什么损失啊!反正我们家的那几亩鱼塘有大舅父帮忙打理,我们就是不在也日日都能有进项啊!难道大舅父大哥还信不过?”
“妙儿,大哥知道你打小就是个有主意、和别的小娘子不同的人,可千里迢迢北上上京、这可不是一件小事啊!我还是不赞同你离乡北上,”张大郎说着顿了顿,才苦口婆心的继续劝道:“妙儿你要真想出去长长见识,那就选个离乡近些的地方去走走便是,没必要北上汴京啊!”
妙儿闻言不依不饶的拉着张大郎的衣袖撒娇,并老老实实的说道:“我之所以选择去汴京,完全是为了大哥和三哥将来的前程啊!反正我们眼下加上巧娘也就四个人,我们四个人到了汴京城后,我和巧娘可以一起寻些小本买卖来做,大哥和三哥则可以找间有名的学府入读……”
“我听说天子脚下的学府里的夫子,学问可是比别处地方州学的夫子要好上不少哩!我还听说只要能到汴京城最好的学府里就读,那将来参考科举、十有八九都能榜上有名,最差也能考个秀才回来呢!我也是希望大哥和三哥将来能有出息,才会吵着要去汴京城!”
张大郎见妙儿事事都为他和张三郎考虑,心里顿时十分感动、也越发不想妙儿北上奔波,因此马上另外寻了个法子,道:“要是妙儿你真想我和小三到汴京城求学,那我和小三两人独自北上汴京就行,你还是乖乖的留在家里比较好。”
妙儿一见张大郎竟然想把她一个人撇开,当下就不乐意的扁了嘴、嘟嚷道:“难不成大哥就放心把我一个人留在家乡?我要是跟你们一块儿去了,不但能一直在你们的眼皮底下让你们看着、还能顺道照顾你们,最重要的是也能跟着出去长长见识,这样不是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