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好在,惶惶不安没有几日,通过她旁敲侧击,知道了救她的蒙古妇女叫阿拉搭,只是一个普通的蒙古人。阿拉塔和其丈夫巴格是专程送他们的长女出嫁,同时到大明属地用马匹、牛羊和汉人换米、面、衣服、香料等物什。在回程的途中,看见衣裳破烂、身无长物、又受刀剑伤的朱棣和她,以为他两人是受了山贼抢夺才落难,后又见朱棣身形高大、面部轮廊深邃,料定朱棣也是蒙古人。这才出手搭救。
从阿拉塔那听到这消息,她自然也不捅破,直接圆了谎,说她是汉人,朱棣是蒙古人,夫妻去大明看望岳家,在深山野地里遇见了劫匪云云。
阿拉塔善良,听了这话也没怀疑,又闻她夫妻二人在关外无亲人。便热qíng的叫他二人住下养伤。
如此,总算隐瞒了过去,接下来的日子,仪华便安心养病,后又等朱棣伤势痊愈好早日返回,毕竟他二人身份特殊,在这里多待一日就多一分危险。可谁知天不遂人愿,十天半月过去了。朱棣人醒了刀伤好了些,却腿不良于行,只得将返回的日子一推再推,以至今日!
边走边想,不觉已行至蒙古包外,突然就听阿拉格问道:“琪琪格。你怎么在发抖?”
仪华忙敛回心神,但见阿拉格慈爱关切的脸庞,想起这些日子来阿拉格的真诚相待,眼里忽然涌起一阵酸涩,一时哽咽难言。
见仪华红着双眼,阿拉塔不解瞪大眼晴,转眼又瞧着仪华一副小媳妇的样子,心道二人估计是新婚上头,正是感qíng好的时候,这便以为仪华是高兴过头了,遂了然笑道:“小夫妻感qíng就是好!行了,苏赫巴shòu这也好了,你可以安心了。”
看着阿拉格一副我是明白人的表qíng,仪华简直哭笑不得,又想着朱棣一好便是临别在即,双眼止不住地又是一红,反手紧紧地握住阿拉格的手,合泪道:“阿拉格大婶,谢谢您!”
阿拉格一怔,随即温柔一笑,走到蒙古包前,隔开帐帘,慈爱道:“苏赫巴shòu现在最想见的人肯定是你,你快进去吧。”
苏赫巴shòu,蒙语猛虎的意思。当日,朱棣醒来刚一了解了周边的qíng况,就听巴格问他姓名,朱棣不假思索的回道:“我叫苏赫巴shòu。”四十好几的巴格是一名好猎手又通医理。见朱棣说叫苏赫巴shòu,楞了一楞对着朱棣上下一阵打量,见朱棣虚弱的样子,浑身上下都缠着纱布,不禁一乐,哈哈大笑道:“不过现在,却是一头病虎!”
听到阿格拉的话,仪华下意识的撇撇嘴,即微微弯腰钻进了蒙古包。
第114章 隐qíng
包内大,约有十三、四尺高,五、六尺宽,却只是一间极为普通的毡房。里面放着一些矮小、便于挪动的木质家具,也就是木chuáng、方桌、板拒、板箱、几把小机子而已。
此刻毡房里天窗大大的敞开,白亮的采光透过天窗洋洋洒洒的照she下来,将朱棣整个人清楚的纳入了视线中。他一动不动的站在chuáng旁,黑布缠头的刚硬面庞上铁青一片,额头隐隐可见青筋bào出。一身藏青色的夹袍下,全身肌ròu紧绷而僵硬,箭袖扣住的双手死死握拳,无一处不显出他仰止不下的熊熊怒火。
甫一进来,一眼即看见朱棣一脸的yīn霾,仪华茫然的看向尴尬立在一旁的巴格,勉qiáng讪笑一声,咽下了所有欢喜感激的话语。
“这是怎么了?”随后跟进来的阿拉格见房内气氛明显不对,她抽闷的看向自己的丈夫:“巴格?”
巴格宽肩膀、粗胳膊,是一个身形魁梧蒙古大汉,同时也是一位不擅言词的丈夫。面对妻子的疑感,他同qíng的着了一眼朱棣,搔头道:“听说苏赫巴shòu能走路了,我急忙赶来就……你问阿巴嘎吧。”
闻言,仪华、阿拉格这才注意到巴格身后立着的一名身形佝偻的老人。
老人头发、胡子都花白了,一张皱纹深深的脸上布满了老人斑,看起来应该年岁很老了,但一双几乎松垮成一条fèng的眼晴却目光炯炯,时常露出dòng悉一切的智慧光芒。
然,现在这名老人眼里却流露出一丝悲悯之色,这让仪华心里“咯瞪”了一下,脑中瞬间闪过一个不好的念头。
老人就是阿巴嘎,至于他真实的名字以及年龄,这个只有四十多人的小部族群都不知,只是巴格尊称他为叔叔唤阿巴嘎,久而久之下,大家也都叫起这个名宇。但尽管如此,这个神秘的老人却受着众人的尊敬,因为他是一名萨满,并且还拥有一身医术。而现在,连阿巴嘎都露出悲悯的神色,难道朱棣的双腿治愈又有反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