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画卷_作者:西木子(283)

2017-03-27 西木子

  听到这,朱棣怒气勃发于胸。

  仪华知她话大胆了,赶紧又道:“炽儿是世子,将来要承袭王爷的藩地。

  而王爷正值壮年,等几十年后,北平周边定已无外族侵扰。那时需要的就是休养生息,发展农业,繁荣街市,样样都少不了文臣巧匠。”说着,扭头怜惜的看了一眼朱高炽,道:“炽儿自幼爱读书,先天已资质聪颖,后天又肯于勤奋,这在王孙公子当中已是难得。不是臣妾偏袒他,王爷您可留心过?每日五更天刚到,炽儿就开始晨读,然后上学堂习课,一直到午正二刻,下午又学习到掌灯时分,就是夜里回到了世子府也时常挑灯夜读。”

  朱棣诧异抬眼,看向这个忽视了近十年的儿子。

  仪华注意到朱棣的目光,她心里一喜,声音却依然平缓:“王爷,若是觉得臣妾话有所虚,其实您可以召见炽儿的师傅们一见,问一问炽儿的功课学识到底如何?臣妾相信他们的回答不会让王爷失望。”

  闻言,朱高炽盈满泪水的眼晴一亮,隐隐含着期盼的望着朱棣,又紧张万分的低下头,如此反复。

  仪华亦望着朱棣,期盼的目光中,透着几分恳求。

  一时间,敞亮的屋子里静默无声,金灿灿的阳光大片大片的穿过了窗户纸,逶迤进来,将三人的身影拖得颀长而又汇集一处。

  朱棣从四束目光的注视下,转头朝外面喊了一声“陈德海”,等听到陈德海答应了,他吩咐道:“午饭备好,就端进来,在备些洗具侍侯世子盥洗,上学堂。”

  话落下,门帘外传来了窸窸窣窣的响声。片刻后,端着吃食、捧着洗具的侍人鱼贯而入。

  原本寂静的屋子,又回到了初时静谧的气氛,仿佛什么也没发生过。

  盟洗毕,朱高炽木然拱手一礼,动作僵硬:“父亲,儿子告退。”

  朱棣目光放在炕桌上,并没有看朱高炽,只随意“恩”了一声。

  朱高炽又抬头看了一眼仪华,硬生生挤了个笑脸,低声道:“母妃,儿子走了。晚间再过来请安。”

  那一眼,毫无生气,也无焦距,只有无尽的灰黯。

  这一眼,看得仪华心尖儿针扎一样的疼,却又无可奈何。

  一个人的想法,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变。在朱棣心里一直认为“百无一用是书生”,或者一直不愿朱高炽做这个世子,但他无法改变朱元璋的圣意,所以对朱高炽就有了偏见,有了迁怒。

  仪华无奈的想着,眼见朱高炽落寞的离开,她忙打起了jīng神,对手拿斗篷的说了一句“我来吧”,又走过去接过斗篷,一边为他披上一边柔声说道:“今儿虽是立chūn,但早晚还冷得很,晚间你早些过来,再试一下鞋子的大小,我今晚好加了羊毛进去,赶着这两日做出来。”

  母亲温柔的抚慰,永远都是心灵的救赎。朱高炽无神的眸子,渐渐地有了光亮,最后再仪华温柔而坚定的目光中,他眼里重新绽放了光彩,吸了吸鼻子,点头道:“母妃,那儿子去学堂了。”

  仪华看了这才心里放心,又忍下捏他胖嘟嘟脸颊的念头,连声嘱咐了好些话,方让随从侍候朱高炽离开。

  那时,朱棣已经坐在炕上看了许久,两片薄削的唇瓣颤动了好几下,却终是没有出声。只是望向门拦口的目光有些深远,仿佛透过了他们看向了更远的地方,又仿佛不是,因为他的眼底有着几分暖意。

  等仪华目送朱高炽离开,回头看,目光就与朱棣的相遇了。她欣喜的发现,在朱棣的眼里有默默流动的暖意。这一刻,在她心里面想,朱棣不是麻木不仁的,朱高炽毕竟是他的儿子呀!假以时日,父子两的关系会好转的,她相信。

  这样一想,仪华脸上就有了笑容。向朱棣走过去时,不经意的看见了绣篮里的鞋,不假思索的便道:“离天气暖和还要两、三个月,燕山那又比城里冷,臣妾也给王爷做一双鞋吧。等您用了饭,臣妾给您量了尺码,等下次您回来时,刚好能穿。”

  仪华的声音细而软,她这么一笑,又这么温柔的说话,他们两人间的气氛一下也缓和过去。

  朱棣扫了一眼那鞋,想起方才的事,他睥睨了一眼仪华,又看着那鞋子,说:“这一双kan着也大,朱高炽穿的了?”声音里合着一分怪调。

  仪华没听出来,拿起绣蓝,坐在炕边上,解释道:“炽儿早起晚睡,又每日从前堂到后院住返数次,踩在雪地里,大半个冬天下来,脚上生了好些个冻疮。臣妾就想着做一双大脚码的鞋,里面fèng了一个鹿皮夹层,塞些羊毛、棉花什么的,比起一般的靴子暖和不少,也要大了一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