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小公举_作者:赵十一月(46)

2017-04-05 赵十一月

  皇帝也颇为羞窘,好在他脸皮厚倒也看不出什么,只是扯了扯皇后的袖子,从容自若的道:“北狄那边有消息了,估计再有几日,他们派来的使臣也要到京城了。”

  听到这话,皇后面上的笑意也跟着微微敛起——太子前些时候便是因为北狄之事而和皇帝争执不休,皇帝本就是个别扭xing子,瞧着太子不受教,好些日子都没给儿子好脸色看,倒是叫太子渐渐又惶恐起来。

  皇后心中细思,嘴上却含笑嗔了皇帝一句,似是随口玩笑一般:“陛下还说太后呢,自个儿还不是与太后一般——儿子一不如意,便要给脸色瞧,弄得底下的人跟着心里惴惴。”说着她又拉着皇帝在暖榻上坐下,亲手捧了一盏热茶递上去,“太子如今也才十几岁呢,他有素来是个老实宽厚的xing子。有什么事,陛下直接与他说便是了,这般摆脸色倒是叫他心里越发惶恐起来,恐是更想不清事qíng了。”

  皇帝伸手接了茶盏却没喝,只是握着皇后的手轻轻的揉搓了一下,颇有几分叹息的意味:“他也十多岁了,该懂事了,哪有还叫父母哄着的道理?这个年纪,朕当年还在带兵打仗呢,成日里不是死就是活……”

  皇后抬眼去看皇帝,伸手在他抚了抚他额角鬓发,柔声道:“可咱们做父母的辛辛苦苦半辈子,不就是为了叫几个孩子能够过得安逸些。”她似是回忆起了旧事,语声越发温柔,“当年陛下常年在外征战,我在家中亦是日日挂心,胆战心惊。记得陛下当时便握着我的手,与我说‘等这天下打下来,四海安定,咱们的孩子便再不用受我们所受过的苦’。”

  皇帝宽大的手掌轻轻的握着皇后的手,面上神色深深却也再没有多说什么,许久才道:“……这回朕派人去边境收拢人马演练军队原也不是为着征伐北狄,只是想要吓一吓北狄那边罢了——这几年国内多事,国库亦是有些空,朕也知道这时候不好再折腾兵事。”皇帝洒然一笑,抬目望向窗外沉沉的夜空,目光锐利宛若刀剑,仿佛能看见北狄那一处的场景一般,“如今北狄那边几个部落正打得厉害呢,先汉王的弟弟和先汗王的妻子联手一力支持幼子登位,而那原被先汗王属意的长子则是逃出王庭之外,手下亦是有仆骨、伏利具、阿拔等等几个部落依附。朕此时在边境练兵,他们恐是都怕得很,这才遣了使臣来。正好,咱们大周也趁这机会,也能从他们那儿赚些东西来——北狄的马匹可是好东西……”

  只是,便是如皇帝这般思虑周详的都没想到,这回北狄使臣除了带上千匹骏马和无数肥羊之外还带了一位千娇百媚的北狄公主。

  第23章 疑问

  这位北狄公主姓阿史那,乃是北狄先王的幼女。

  早些年,大熙末帝曾经为着拉拢北狄,遣派使者为自己的太子谢麒向北狄求娶公主,当时大熙嫁去北狄的荣成公主尚在,也是她一力促成此事——只是,前头的几个姐姐都已嫁人,阿史那公主本人又不满十岁,只是订了婚事没能完婚。后来荣城公主过世,北狄先王亦觉熙朝国势渐弱,屡有反悔之意。待到熙朝亡国,太子谢麒自尽,这门婚事便也彻底作罢。阿史那公主也因着这门婚事而蹉跎年华,后来又有先王病重、兄长争位等等事qíng,她也至今未嫁……

  这会儿,北狄王庭里那位才登位的新汗王本年纪尚幼,声望不足,此回之所以能登位也多亏了qiáng势的母亲和叔父。他现下正在与自己的亲兄长打得热闹,见着大周在边境演练兵马,心慌之下倒是想到了这个还未出嫁的姐姐,gān脆叫使臣带着阿史那公主和牛羊马匹一齐入长安,和亲大周,以结两国之好。

  那使臣的汉话和礼仪只是仓促学成,说得不甚流利,只是态度倒是诚恳:“听说大周的皇帝陛下气度宽宏,有如渊海。我等与公主怀诚而来,不求高位,只望与大周盟婚姻之誓,结两国之好,永为兄弟之国。”

  皇帝正想着撺掇北狄两边接着内战,最好能打得两败俱伤,所以必要选择一边慢慢扶持。而且,对方带来三千马匹确实是难得的骏马,使臣那边又已说了这都是阿史那公主的嫁妆,皇帝自然没有理由拒绝。

  只不过,这位阿史那公主现今都已二十二岁,皇帝自然不可能把她嫁给十多岁的太子,原还想着齐王自齐王妃郑氏过世之后至今未娶,身份亦是相当,或可赐婚齐王。只是齐王能做什么久的鳏夫,态度自是十分坚决的,皇帝赐婚的圣旨都还没到呢,他自个儿便先丢下齐王府满府的人,跑去山上的寺庙里头暂住,摆出一副“你要再bī我,我就出家做和尚”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