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内侍回长庆宫去回了话,不一会子,长庆宫的总管内监便亲自来了,拂尘一挥:“太后懿旨,带两名女官往长庆宫回话,锦衣卫副统领奉旨守承乾宫,但太后是当今生母,难道想抗旨bī宫?”
副统领听了这话,急忙跪下:“臣不敢!”太后懿旨不能违抗,他又有心袒护晴霜晴雪,这可如何是好?晴霜晴雪站在那里,心中暗暗着急。适才她们闯出之时,副统领已派人飞马至上林苑报信,但这么一会子的工夫,定是到不了的。她们倒是不要紧,只不知道姑娘该如何是好。
两方人正在僵持,突然宫门一开,众人看去,高远捧了一袭火红的狐皮进来,晴霜晴雪松了口气,事qíng总算是有了转机。
沉寂了这么些天的承乾宫,终于又一次灯火通明。
女官们进进出出,手中捧着巾帕,水盆,汤药,脚步匆匆,但没有发出一丁点的声响。
一碗碗冒着热气的汤药被端进去,又凉透了被端出来,平静了这么多年的后宫,自贵妃进宫之后,一场连着一场的bào风骤雨。帷幕低垂,暗香袅袅,画儿静静的睡在chuáng榻上,沉浸在自己的意识中,丝毫没有感觉到一直盯在自己脸上的,灼热而痛苦的视线。
圣景帝直直的望着她,看着那苍白的,小小的脸,此刻没有了丝毫的qíng绪神色,只是静静的,安恬的睡着,就像两人同chuáng共枕的那些夜晚,她也是这般在他怀中睡着,清丽而又甜美。就这样看着她,这些日子的冷战仿佛没有发生过一样,就像是又回到了那些夜晚。圣景帝将被角又掖了一掖,轻轻的顺开她披在枕上的发。窗外的秋雨已经转小了,滴滴答答仿佛那个晚上一样。他接到高远飞鸽传书,便丢下了大队的人马往回赶。路上下起了大雨,他越发心急——她正跪在长庆宫的门前啊!待飞马奔回宫中,他施展了轻功往长庆宫去,滂沱的大雨像是帘幕一样,但也没有阻隔住他的视线。那小小的身影,倒在青石路上,看得他心中剧痛。那是他的小乖,他的宝贝,他捧在手中,揣在怀里的心尖儿,却被人这般折腾!他懊悔得要命,说来说去,自己才是始作俑者,若不是自己冷落她,又怎么会给母后可趁之机?她一直昏睡着,没有醒来。召太医来问,都说没有大碍,只是受了凉,身体虚弱罢了,只等她醒来,喝下汤药,就可以慢慢养着。圣景帝俯身在那苍白的脸颊上亲了一亲,起身出去吩咐她们再将太医召来在外殿候着。
“画儿,画儿……”半夜里,圣景帝留宿在承乾宫,抱了她在chuáng榻上安歇了,当值的女官内侍们在外面守着,汤药一次次的熬着,太医守在外殿,不敢擅离。宫灯照着,圣景帝极浅眠,怀中人略动了一动,便醒了过来。见画儿似有要醒来的迹象,忙轻轻的叫着。
画儿梦中温暖,只想这么睡下去,又似觉有人呼唤自己的名字,便缓缓的睁开眼来,却见圣景帝神色温柔,口中轻轻喊着,不由愣住了。圣景帝见她醒来,高兴之极,忙隔着殿门吩咐女官去将汤药端了来。回头却见画儿看着自己不说话,便也怔住。
两人相对无言,心中各各柔肠百转。半晌,帝皇痴痴的看她,却说出一句话:“小乖,你若不想要朕的孩子,就不要了……”画儿看着他,这个男人,眼泪慢慢的流了下来。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道是无晴却有晴
“……今朕膝下,二位皇子无继承大统之气量天运,朕若无嫡子,百年之后,即传位祺王;朕若有嫡子承袭大位,必出自承乾宫。今贵妃小错而母后重罚,以致卧chuáng不起,是yù戕害帝母耶?”宣诏的高远读到这里,也不由得悚然一惊。这个罪名可大了,圣景帝膝下子嗣单薄,两位皇子又不能继承皇位,今日这问罪诏如此斥责太后,可见圣景帝愤怒到了极点。他偷眼瞧着,见薛太后面色惨白,底下跪的嫔妃们也都花容失色,吓得簌簌发抖。高远心中暗叹一声,接着往下宣诏。
“母后近年凤体欠安,朕不yù再以后宫杂务烦劳,今奉母后长庆宫安养,宫中事务,着六尚局并承乾宫奉剑尚书掖庭宫处理。钦此!”高远合上圣旨,请了太后安退出,还未走到宫门,便听到长庆宫中的惊叫声,原是薛太后一时昏厥。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太后若是心怀慈爱,不那么对贵妃娘娘,今日也不会落到这种田地。高远往乾清宫回了话,圣景帝听说,只淡淡的说宣太医瞧瞧,便再没有提起,却吩咐将平日起居用品都挪往承乾宫去,贵妃身子大安前,圣驾暂驻承乾宫。高远听了,忙去传了旨意,承乾宫的内侍女官们都忙忙的收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