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乐,“柳公公,多日不见,一向可好。要不,我给您磕一个?”
他的脸也苦,比苦瓜还难看。
那边huáng瓜就以一种猛虎下山的势头扑到我面前,聒噪着,“主子,你要磕,就给奴婢磕一个。小的这么多年孝顺您,一把那个啥,一把那个啥伺候您长大,没有功劳也没有苦劳,没有苦劳也有苦瓜。如果能得您老人家给磕个头,奴婢就是立马蹬腿了,也不枉费白在这世上走一遭!
哎呦,不磕就不磕,您别揍我啊,诶有,别打,别打!”
我还没怎么样,那边楚蔷生就哈哈笑了起来。
他指着huáng瓜说,“二表弟,你也真算是个人物!好啦,你家王爷,这里是绝对没有的,不过在下的老友,这里却有一只。知道你是奉王命而来。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在下就不耽搁你们了。请便。”
他若无其事的继续捡柴火,他的皮肤细滑,眼神晶亮,神态悠闲,活脱一个等待鬼狐勾引的嫩书生。
我,“老楚,茶水都沏好了,那边的牛ròu也得了,你用馒头夹着吃就好。我先回趟家,明天再过来陪你修坟。”
他笑了笑,也没说什么。
我huáng瓜柳丛容这阵势,我家像是有劫,我赶紧跟着他们走了。现在天色晚了,半路上又遇到了大雨,等终于到了小院的时候,都快半夜了。
雨水就和瓢泼的一样,哗啦哗啦的浇下来,什么蓑衣风帽的根本不管用,我们的衣服里里外外都湿得透透的。
小院到很安静,除了里外守着那么多宫里的狗腿子们,似乎就老崔一个人在家。
崔碧城就在他自己的屋子里面剥花生。
我一推门,他看了我一眼,也没言语。
我,“何妈呢?”
“回婆家去了。”
“看门的哑巴呢?”
“去娘家了。”
我,“……”
他剥开一颗花生,一努嘴,“到里面看看去,刚才七殿下那个小祖宗说再看不到你就要烧房了。”
我,“现在呢?”
他没看我,“你自己去看看就知道了。”
顺着回廊,我到了自己的屋外。
窗户关着,里面却很亮。
我一挑门帘,只看见太子坐在书桌前面看奏折,旁边伺候他的是司礼监的绿直。太子单手握住毛笔,另外一只手揽在胸前,抱着像幼猫一般睡的迷糊的越筝。
我看了一眼绿直,按理,这又是一个应该跪的。
幸好,他一看好,垂着眼皮子,把手中捧着的参茶、红豆苏饼和南瓜饼放在木chuáng旁边的茶几上,垂着手,自己走了。
我给他让开门,也没说话。
太子像是根本就没看见我进来,他抱着越筝继续看奏折。不过怀中抱着一个半大的孩子,怎么也不方便,有的时候奏折纸张卷起来,他得用手肘按住了,然后拿着朱砂笔在上面写,有些费劲。
我过去,帮他按住了奏折,他这才抬头看了我一眼,然后又低头,把上面最后两个字‘钦此’写完。
弄好了,我把奏折收起来,放在那边的一沓子奏折顶上。
他也不说话,就是抱着越筝,全身松了一下,向后靠在椅子背上,看着烛光不知道再想什么。
我踌躇了一下,问他,“越筝怎么样了?”
他摸了摸越筝的头发,低声说,“喂些东西,睡了。”
“哦,他的身体好些了吗?”
他又不说话了。
我叹了口气,“你怎么把他带出来了?”
太子忽然冷笑了一声,“你是不是以为,是我故意把他带到你这里来,给你找麻烦的?”
我,“……没有,我没有这么想。”
太子,“那你刚才那话是什么意思?”
我小声说,“我还能有什么意思……”
越筝才六岁,又在九重深宫中教养。这么小的孩子,怎么可能一人跑出宫来,闹的天翻地覆的。
想想也知道怎么回事。
然后文湛就是一笑,极美极肃杀的笑,比外面的风雨更令人心悸。“他就在这里,你可以把他弄醒了,自己问问他这是怎么回事?”
说着,他就唤越筝,我一挡,没揽住,越筝也似乎听见有人说话了,他揉着眼睛转过小身子,看到我,就双手张开,冲着我撒娇,“抱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