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死,他们父子都是南国最伟大的功臣。
第52章 ·第五十一章·船动湖光滟滟秋
常凌歌来过的事,楚九歌没有对任何人提及,他仍旧不甘心至今依然很多人将常凌歌当做十恶不赦的罪人,却又一时间无法为他正名,沉浸在深深地自责中,无法解脱。
楚知意父子俩用青chūn,用生命换来了南国如今的繁荣,最后却只落得身后名败坏的结果,这样不公平。
明眼人都看得出楚九歌的心烦意乱,恣睢想去劝他,可因近来忙于国事,身边竟没有人知道楚九歌在烦心什么,又不能指望一直陪在他身边的那个小哑巴楚落音开口告诉他是怎么一回事,也急的火烧眉毛。
“你气什么?”楚九歌满脸疑惑,“你的计划实施的不是挺顺利的吗?”
“你这副样子,就算统一了中原,稳坐了江山,我也不会开心的。”
直到这时,楚九歌才坚信曾经那个温和的何良锦回来了,换做bàonüè的恣睢,是无论如何也说不出这样柔qíng的话的。看来歧石中的药糙的确起到了稳定恣睢jīng神的作用,他和曾经的他一样,处于jīng神错乱的状态,只不过楚九歌是想不起以前的事,恣睢是控制不了两个人格互换。现在好了,他们都恢复成了正常的样子。
至少看上去是这样。
“我没什么,只是感觉失去了至亲,心里难过罢了。”
“你是指相爷楚知意?”
楚九歌怎能对恣睢说出常凌歌曾经到访南宫,并且现在已经离世的事呢?沉默着点了点头,便顾自起身走到庭院去了。
现在他的身世又成了谜团,世上知道的人又少了一个,这可能表示他这辈子都无法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谁。他对此并不感兴趣,可人天生就有可悲的好奇心,他想知道,或许也是希望死后墓碑上能有人写下他的本名吧……
即使他心里早已认定,此生亲父只有楚知意一人。
如果说常凌歌是楚知意的亲生儿子,姓氏本应姓楚,那么为何他的假名是姓常呢?楚九歌猛然发觉了这点,转头立刻询问恣睢:“这宫中可有史官记录的南史?”
恣睢自然不知道他想到了什么,一脸疑惑的答道:“有是有,可早已中断多年,真实xing也无法考证了。”
“可以让我看看吗?”
差人送来了成捆的竹简,楚九歌在朝和殿中腾出了足够的位置,将竹简平铺在地上,恣睢数了数,共有五十三卷,他没想到,南国的历史不长,总结起来,记录在册的大事小qíng倒也不少。
“弄来这些史书,你究竟要做什么。”
“或许从中能找到我身世的细节,来帮我一起找,只要是常姓的人都必须记录下来。”
这样伤神的事qíng,恣睢自然不能让楚九歌亲自去做,于是便召了几个文官进宫,他和楚九歌开始仔细分析其中的蛛丝马迹。
“二十多年前,有两个孩子降生,一个是常凌歌,也就是相爷楚知意的亲生儿子,另一个是我,其中大概相隔五六年,如果说相爷知道不得不将自己的儿子送到昆仑去研习兵法的话,同时心里又心疼自己的孩子,或许就会等待契机,找寻另一个婴儿来替代常凌歌。”
说到这里,恣睢提出了疑问:“这婴儿不都一个样子,都是经过后天培养才能成才,那么相爷为什么要等六年,等到你出生呢?”
这也正是楚九歌心中的疑问,“可能一开始,他是打算让常凌歌去昆仑的,只不过避人耳目,没让人知道自己有这么个儿子,后来也发现他并不能担此重任?”
说到这里,两人都沉默了,他们此举本是为了挖清楚九歌的身世,如此一来,岂不是离真相更远,更加扑朔迷离了。
或许他们错就错在不该去揣测楚知意的心思,他能够在神凰局的控制下使得南国如此qiáng盛,能力定在他们想象之上,若是能猜透他的意图,恐怕魔教早就灭了。
“也就是说,为了掩人耳目,楚知意与这位常姓不明人士jiāo换了儿子,以达到巩固南朝政权的目的?”
二人陷入了重重谜团之中,似乎再深入一点,都会触碰到不可侵犯的禁忌,困于其中,窒息而死。
因为总是费尽心力的思考难以琢磨透的事qíng,楚九歌最近头痛的厉害,望着那字迹密密麻麻竹简,简直有种头晕目眩的感觉。
恣睢知道,为了巩固他的政权,楚九歌已经殚jīng竭力,在这么cao劳下去,迟早会拖垮身体,于是也不顾他的反抗,将人拉回了未央宫休息。
“这未央宫以前本是我的寝宫,物件一应俱全,既然你回来了,便留给你住,可千万别不舍得花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