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莫跑求碰瓷_作者:曲旦(118)

  皇上的姿态不可谓不低,皇上的封赏不可谓不厚,叶家开国功臣何等荣光,可越是这般越怕功高盖主祸及子孙,所以叶家早有规矩,言明只为南溟开疆守土绝不封爵,其实以叶家的功绩早配得上公爵之位,可一门两兄弟一个追封公爵在qíng在理,连个名不见经传的次子也封了侯爵,在南溟国却从未有这种封赏,再加上还要让他做了三品安国将军,多少人在军中经营一生也未必到得了三品之位,连叶惊澜和季沧海也是屡立战功方有今日,把一个不知根底的叶家二儿子封了三品将军实在太过了,但此事连最爱找茬的御史都沉默了,皇上的意思自然是振威军还握在叶家手里,封叶家二儿子是姿态,重新出山掌管军权的定是叶宗石,如果皇上不做如此安排,等于是害死了叶家的长子又夺了叶家的兵权,叶家百年经营位高权重,这么做谁知道他会不会bī宫谋反,一切都是权宜,而且多年君臣怎能没有感qíng,皇上终究也不愿同叶家撕破脸,叶家本是他留给太子的基石,所以才特意派了叶惊澜跟在太子身边,谁想到会酿成今日之祸,当务之急是替太子安抚好叶家,哪怕不能jiāo心了也不该jiāo恶。

  叶宗石细细品着皇上赐给叶悔之的爵位,允安,是让叶家答应安分守己么,其实皇上一直待叶家不薄,皇上有君臣之qíng,他心中何尝没有君臣之义,只是这恩qíng是皇上的,太子那里还有一笔债,叶宗石恭敬的叩头领旨,“臣谢主隆恩。”

  皇上满心倦怠无奈,jīng神看着越发不好,见叶家的事解决的差不多正准备散朝,不想竟来了八百里急报,战报承到皇上眼前,入目便是丰州守军不满叶惊澜之死闭城反了,皇帝cao劳过度又惊怒jiāo加,眼前一黑便倒了下去。

  ☆、57

  皇上已经昏迷了三天三夜,寻常国事上众臣勉qiáng还可以等一等,但永州叛军的事却是不能等的,再耗下去指不定叛军也推举出个首领出来,像废王温博宏一样自己在丰州称了帝,此等大事没人敢专权做主,偏偏这桩祸事又是太子惹起来的,他纵使想争权也没那个脸面,而五皇子又闲散惯了根本不肯出头,最后无奈之下大理寺卿徐大人只得拿出了之前皇上jiāo给他保管的手谕,皇上上次病重便已有所打算,如果自己再重病不起便让太子温珝监国,五皇子温珏协理国事,诸事需六部尚书和两位皇子中过半的人赞同方可执行。

  太子监国后遇到的第一个争执不下的问题便是由谁去收复永州的叛军,按照兵部尚书林兢的提议,自然是叶宗石叶老将军亲自去处理最为有利,永州军反了本来就是因为不满叶惊澜遇害一事,叶家人出面劝阻自然事半功倍,毕竟自己人和自己人打起来耗费的也是南溟自己的国力,何况旁边丰州还有一个蠢蠢yù动的废王,而与南溟接壤的诸国何尝不是个个láng子野心。对于林兢的提议太子却不赞同,他直言永州反叛是不是叶家人私下鼓动的尚且不知,如果让叶宗石带着大军过去万一也反了,那后果谁也承担不起。太子刚刚和叶家结了怨,对叶家不信任也是常理,不过几位尚书还是信得过叶宗石的为人的,礼部尚书景祖恩出言,“叶家人都还在皇城,叶老将军如何会反,此事只有他去才可能兵不血刃的化解危机。”

  吏部尚书白渐一把年纪了惯会和稀泥,颤巍巍的答说,“太子殿下所说也不是半点道理没有,自来成大事者都是狠得下心的,不过依老臣愚见,叶老将军还是信得过的。”五皇子温珏隐在一旁不言语,年岁也不算轻的户部尚书恭敬的发问,“既然太子殿下觉得派叶老将军去不合适,那不知道殿下心中是不是已经有了人选?”

  “季沧海。”本来兵部尚书林兢以为太子不同意叶宗石出兵是想趁机提拔自己的人,顺便占些兵权在自己手里,可在一般人眼中季沧海顶多算是个谁也不讨好的,绝对不是什么太子亲信,太子继续开口解释,“季将军的本事各位大人也是有目共睹的,由他去一样稳得住叛军。”

  工部尚书本不愿意掺和,但听说派季沧海去也不得不开口问一句,“如若季将军去了永州,北境趁机生乱又当如何应对?”

  太子似乎早已想好,面对工部尚书的问题应对自如,“如果北境胆敢趁机滋事,届时再派叶老将军带兵前去,北境不是叶老将军的嫡系,而且那里也不会为了叶惊澜的事反叛,叶老将军去北境绝对不会生出是非,至于打仗的本事诸位就更是不需挂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