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国_作者:霜色十字(117)

  此时曹旭说首饰,想也知道是她那一箱子金闪闪银亮亮了。

  再加上曹cao自己也带了不少钱来,这么算算,其实也算勉qiáng够用了。

  不过纪衡只说了民生问题咋解决,关于安全问题,他们还完全没想法呢。

  说起这个来,曹cao觉得还是先解决东平陵周边再说吧。

  曹旭对这个问题很积极:“我们可以打过去,我路上看过啦,那些匪贼也不是很厉害的样子,在这周围都是我们的地盘,打几次他们就不敢来啦。”

  而且,他们有马,还有两百多算得上训练有素的队伍。

  曹cao想了想说道:“我昨日问过了,这里原本剩下的士卒加起来,也能再凑个两三百,挑选一下,五百人是有的,现在也就只能先靠着这五百人了。”

  纪衡这时候cha话道:“比起那个,孟德你看着是不是该把城墙先修好了?”

  城墙很重要啊!

  双方打起来了,有城墙和没城墙那真的是两回事。

  这个问题也被曹cao采纳,于是今天也就暂时定下了议程。

  招募流民,清理周围匪患,然后除了修修修就是买买买了。

  纪衡主动提出去帮曹cao买买买,按照他的说法,他除了这一点也不擅长其他了。

  “那不是chuī,我买东西砍价可厉害了,就是一捆不值钱的白菜,我都能砍出半价来。”

  曹cao嘴角一抽,最后还是说道:“伯瑾万不可如此,虽然我们现在确实应该节省,但毕竟这时候大家都不容易,愿意卖东西给我们的已经是心怀仁义的帮助了,万万不能亏待了人家。”

  纪衡看着他也挺无语的,话说,这么实在一个人,真的是曹cao?

  但不管怎么说吧,大家都分配到了任务,也都行动起来了。

  招募的事qíngjiāo给曹cao,gān架的事qíng曹旭领了,典韦带着大家搞修理,徐昌训练新士卒,纪衡出门花钱买买买。

  纪衡没去徐州,虽然按说现在应该是徐州的qíng况更好一点,但毕竟人生地不熟的,去了也不知道咋说,他先去了北海国。

  北海国和济南国靠的很近,中间就隔了个齐国,齐国地方还很小。

  当然,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此时的北海国相是孔融。

  对,就是那个孔圣人的后人,孔融。

  孔融把北海治理的还算不错,huáng巾过后也没有特别破败的样子,因此纪衡相信孔融手上肯定有余粮,最重要的是,作为孔圣人的后人,他这都带着诚意和钱财上门寻求帮助了,孔融总不会不帮吧?

  事实是,孔融倒是无愧于他的名声,纪衡去了之后把曹cao的亲笔信jiāo给他,又再次表达了来意,话里话外把孔融捧的高高的,几个高帽子一戴上,孔融就是想不帮忙都不行了,更何况孔融确实算得上是仁厚的君子,他当然是帮忙的。

  甚至都不需要纪衡砍价,孔融主动表示他可以给纪衡打点折扣,又听说纪衡下一站打算去徐州,并且担心徐州那边会不愿意帮忙,孔融当即大包大揽下来,表示自己和徐州刺史挺熟悉,他愿意写信帮纪衡引荐。

  临走的时候孔融就更厚道了,因见纪衡只带了二十多人的护卫,担心这么多粮食农具外带十几头牛回去的路上会被人打劫,又从自己的部曲里给调了两百全副武装的军士来做护卫,帮纪衡好好的把东西送回东平陵。

  曹cao看到那一车车的粮食和后面跟着的牛的时候,整个人感动的都快哭了,他一边对护送粮食的军士们热qíng款待,一边又亲自写了信去感谢孔融,称赞他不愧是孔子后人。

  孔融就爱听这话,当即觉得这个曹孟德也挺不错的=v=

  纪衡没有跟着这批队伍一起回来,他对孔融是很放心的,孔融既然说了会帮他把东西送到那么就一定会送,毕竟这是给百姓的东西,孔子的后人不守信用贪污百姓们的米粮,要闹出这种名声来,那乐子可就大了。

  事实证明孔家家风挺好,孔融很讲信义,哪怕纪衡没有留任何一人监督,孔融还是把东西好好的都给送到了。

  而纪衡自己,则拿着孔融给他的信件直接从北海去了徐州。

  纪衡的历史不算好,但也不算特别差,关于徐州这地方,除了啥刘备啊吕布啊之类的事qíng,他还记得个徐州刺史陶谦呢。

  然而现在陶谦并不是徐州刺史,他现在还跟着皇甫嵩打仗攒军功呢。

  好吧,纪衡不知道陶谦现在在gān啥,但他至少知道现在的徐州刺史不是陶谦,是一个他之前没听过名字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