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国_作者:霜色十字(233)

  不过曹cao确实比孔融适合当领导,或者说,如果是和平年代的话,孔融其实算是个很不错的人,但如果是面对战乱的话,孔融死抱着的儒家学问的作用就没那么大了。

  儒家思想本来就不是啥很适合做战争指导思想的东西呀,否则何必要等到罢黜百家之后,早在chūn秋战国时期,大家就拿儒家思想来建设军队了→_→

  然而事实是,当年打仗比较叼的好像并没有儒家什么事儿。

  不管怎么说吧,总之曹cao是当了回领导,但这领导当着压力其实也挺大,境内的huáng巾都得他cao心,打赢了还好,万一打输了,曹cao大概是第一个狗带的。

  好在还有陈宫。

  huáng巾的最大特点是人数多,但智商低,甚至如果被人套路一下,还有可能成为互相扯后腿的猪队友。

  陈宫专克这种类型嘛!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作为老刘家亲戚的刘焉上书皇帝表示,之所以如huáng巾之类的叛乱不断,总是不能平息是有原因的,最大的原因是各地的力量太弱,刺史名为地方长官,实际上只有监察之权,这是做不出一番大事的,尤其是在面对叛乱的时候,刺史的权力不足就造成了地方力量更加软弱分散,没有qiáng有力的镇压,就会不断的出现各种叛乱。

  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刘焉给出的方案也挺简单的。

  既然刺史的权力太小才会发生这样的事qíng,那么给刺史增加权力,让刺史拥有更加qiáng大的力量不就好了?

  他建议将刺史改为州牧。

  州牧是原本就有的官职,比起仅仅是监察一地职权的刺史,州牧的权力要大得多,可以说是将一州的军事行政两大权力全部收入。

  从某种程度而言,这也能算得上是割据一地的诸侯王了,只是比之过去,这样的诸侯并没有得到天子的分封而已,但实际的xing质却是差不多的,他们都对一地有着极大的权力。

  当年之所以削弱州牧的权力改为刺史,这原因几乎是不用说的,哪个皇帝也不愿意看着自己要办事了,还得看着一群州牧的脸色,再加上州牧的权力太大皇帝的位置就不稳了,因此州牧是必定要被削弱的。

  大家都觉得刘焉这提议挺坑的,倒是有人反对,但又不好反对的太过激烈,谁知道会不会不小心就得罪人了?

  而且得罪的还是一方大员。

  人家要是想着,要不是某个人嘴欠,我现在就是手握一方实权的州牧了,谁乐意做刺史呀!

  然后就可劲的找麻烦吧。

  这种人都不用很多,有那么一两个可就够受了。

  因此除了特别耿直的那一类人,多数人是不愿意开口的,虽然大家都知道这是个煞笔提议。

  再说了,现在各地确实叛乱不断,而各地的镇压也挺不容易的。

  刘焉的提议虽然煞笔,但至少有一点没说错,当地方拥有更加qiáng大的力量的时候,就更加有利于他们镇压叛乱,防止有新的叛乱发生。

  考虑到现在全国各地闹叛乱的qíng况,大家也不好直接反对了,万一反对之后皇帝说,你要觉得刘焉不行那你给拿个注意?

  那不就彻底把自己套进去了?

  因此大部分人都是不会轻易开口的,而小部分人的反对显然不能动摇皇帝。

  他年轻时倒是有一些皇帝的样子,如今年纪渐渐大了起来,比之皇帝的权力,他更想要安心的享乐。

  于是刘焉的提议通过了。

  只不过皇帝到底还是没有傻到家,他不可能一下子把大汉十三州的刺史全改成州牧,那不是傻么。

  皇帝选择了州牧与刺史并存的方式,然后把老刘家的亲戚给封为州牧。

  至少自家亲戚做州牧可比让别人手握大权要放心一些不是。

  好在这次大规模的huáng巾叛乱更像是垂死挣扎一般,实际上远比不上前一次的规模和qiáng度,再加上中央给地方放权,让地方拥有了更大的力量,于是huáng巾叛乱很快就平定了。

  而这种时候则有一个更大的诱惑放在曹cao的面前,即他是否愿意更进一步。

  此时的青州没有刺史,没有最高长官,而曹cao在之前的平定huáng巾之中表现不俗,他原本就有上次平huáng巾的经验,这次再加上陈宫的帮助,还有曹旭和典韦这种人形武器存在,打起来是真的很顺手的。

  他声望既高功劳又大,之前又直接领导过大家,这就意味着,如果曹cao愿意,他将会成为下一任青州刺史的最好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