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曹旭就考虑的很细心很下功夫,甭管这份细心是不是曹旭自己的,但她为此下功夫了,孙氏就是一定要有所表示了。
毕竟以后大家就一起住在临淄了,和以前逢年过节才通讯送礼不同,这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怎么相处也是个学问。
更何况,孙氏也有自己的小算盘。
纪衍的事qíng,可不是还得看曹cao的意思么?
当初曹旭和纪衡成婚的时候,天下还没乱,曹cao也只是个济南相,虽然官职相对于那个时候的纪家来说也是高的,但到底和今天完全不同。
如今的曹cao雄兵数十万,手握两州之地,北方除了袁绍就数曹cao最qiáng大了,再加上这世道乱了,当官和以前可不同。
以曹cao来讲,就说他是青州徐州的土皇帝,这似乎也是没什么错的。
曹旭倒是也被介绍着认识了纪衍的夫人,姑娘还小,看起来差不多十五六岁的样子,看起来清秀温婉,见谁都带三分笑,很好相处的样子,姓方,据说父亲是原本的沛国相,后来起了战乱就辞官了。
纪衍和当初曹旭见到的小男孩也不一样了,如今纪衍也是二十多岁的青年人,他倒是比纪衡还要稍微高一点,两人相貌之间也有几分相似,站在一起明显能够看出是兄弟。
虽然纪衍目前也是无官职在身的,不过这一天大家并没有谈论这些事qíng,只是说了在家乡的事qíng,又说了这些年的生活,然后就是家常闲聊拉近一下感qíng而已。
纪衡家里的人挺好相处,之前大家很多年不见,自然也是没什么矛盾的,于是说起来倒是有很多话题。
毕竟,曹旭和纪衡都是很多年没有回去过了。
由于是刚好,并不好打扰到太晚,因此天还没黑曹旭和纪衡就告辞了。
之后倒是又去了一趟丁氏那里,丁氏对曹旭问了些事qíng,然后又说:“到底也是亲家,之前多分别两地,多年不好拜访也就算了,这时候倒是该多多走动呢。”
而且比曹旭更加聪明的是,丁氏在简单的问了孙氏那边的qíng况之后,就大致明白该什么时候递帖子拜访最合适了。
有听说纪衡的庶妹纪英最后嫁了郡丞的嫡次子,丁氏也说这婚事其实不错。
曹旭倒是不这么觉得的:“之前说起这事的时候,她母亲面上似乎不太好呢。”
丁氏道:“这事你就别cao心啦,总归是个好姻缘。”
关于纪英那档子事qíng,丁氏心里大致有数,不过就是纪英的母亲希望自己的女儿嫁的更好一些罢了。
嫡次子说起来不错,但实际上就如同纪衍的尴尬一样,次子到底是次子,比不得长子的。
纪衍以后倒是不用愁的,毕竟家产什么的,纪衡还真不在乎,纪父要是疼小儿子多给纪衍留一点,估摸着纪衡也不在乎。
可纪英那边不一样啊。
并不是每个长子都是纪衡,也不是每个次子都是纪衍的。
按照纪英母亲的想法,他们家如今也厉害了,为什么不能让女儿嫁的更好一点呢?
只是孙氏不同意罢了。
比起孙氏看好的郡丞家的嫡次子,纪英的母亲倒是觉得选个嫡长子才更合适。
孙氏当时抽了抽嘴角,没好意思说,纪英毕竟是庶女,母亲的出身也不高,这就盯着人家的嫡长子看,还觉得郡丞的官职小了点,这不是在开玩笑么?
若是往上选,难道要选个郡守的嫡长子?
那纪英自己的身份就不够了。
当然了,纪英身份差点没关系,有纪衡这个大哥在,他们家的女孩儿就不愁嫁,但换到了郡守的份上,这做正室是肯定不够的啊。
毕竟纪英只是纪衡的庶妹,两人的关系又不像曹cao和曹旭那么好。
若说纪英是纪衡的庶女,那嫁个郡守的儿子倒是可能的,庶妹就别想了。
纪英当初会去找曹旭,显然心里也是有些想法的,她自己也不太满意这门婚事。
虽说放在以前,能嫁郡丞的儿子做正室,对他们来说是很不错了,可现在不是不一样了么?
但在这种事qíng上,不管是纪英还是纪英的母亲都没什么决定权,最后这事还是孙氏说了算。
这时候丁氏就告诉曹旭:“以后关于伯瑾那个妹妹的事qíng,你就尽量不要说起了,我看孙夫人是个不错的,只是那母女俩……心未免大了点。”
孙氏虽然对不是自己生的女儿没啥感qíng,但从纪衡的身上就知道,她并不是个不好相处的母亲,孙氏虽孩子们还是挺不错的,从来不偏颇也不亏待了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