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了,这事同样也是要上报给皇帝的。
刚巧刘协来了青州这么些日子了,也没什么正经的大事能够给他参与,曹cao觉得这事就挺好,不会牵扯他绝不愿意让刘协的沾染的军政人事大权,但同样也足够重要。
于是等日子到了的时候,别说是曹cao曹旭,就算是刘协作为皇帝也是亲自前去熹平馆。
蔡琰听到这事的时候,原本是打算带着完成的书籍去面见皇帝,把这些献到皇帝面前的,却没有想到刘协却下旨让她留在馆中而他亲自带人前去。
曹cao说起这事的时候,表qíng颇有些皮笑ròu不笑的:“陛下还真是……”
后半截没说,大概是夸人的话,不过他这表qíng可真不能算是夸奖。
旁边的戏志才倒是不在意的样子:“毕竟年轻。”
刘协此举看似是感激尊重蔡琰的贡献因而给她这样的殊荣,但实际上,这根本就是在给他自己刷声望。
曹cao原本的计划是,由他去熹平馆,从蔡琰那里取书,之后也是由他来献给皇帝,献给天下的读书人。
现在倒好了,皇帝去了,还有谁会关注到曹cao呢?
刘协这事的想法很好,只是在戏志才看来,未免cao之过急,因为这明显会让曹cao不高兴。
不过……
“这事当不是陛下的主意。”
刘协gān不出这事来。
刘协是在怎样的环境里成长起来的皇帝,大家都是清楚的,或许他被曹cao这么好好的养上十年八年之后会闹出这些事qíng来,但现在,刘协还是那个只会说准奏两个字的软弱皇帝。
他自己gān不出这事来,必定是刘协身边有人鼓动他这样做的。
而这些人的目的,也不需要戏志才在给曹cao分析了,曹cao自己就很清楚了。
他哼了一声:“这些人早晚要解决掉,否则平白让他们带坏了陛下。”
戏志才一笑,也不说曹cao自己也没安啥好心,只是应和道:“主公说的是。”
这事上他和曹cao的利益想法都是一致的,戏志才也觉得跟着刘协一起来的那些官员们招人烦的很,但偏偏他们当初不能把这些人都丢掉不管。
曹cao将皇帝带来青州已经惹人非议,若是再qiáng行丢掉追随皇帝的百官,那么这事可就真的办砸了。
但不管怎么说,这些是以后才要考虑的事qíng,此时蔡琰的事qíng才最重要。
因为已经有了曹旭的例子,刘协很gān脆的学他爹也给了蔡琰官职,反正这已经不叫破例了。
蔡琰在青州的声望很高,被称作蔡先生,对她好点,也能顺带着给刘协自己刷好感度不是。
果然,这次的事qíng刘协做的场面十足,他对蔡琰也十分赞赏,数次夸奖蔡琰,说话的时候虽然努力端出皇帝的威严,却不是摆架子给人看。
这次所有的经文都是蔡琰亲自整理总结,因为刘协要来,因此蔡琰甚至提前抄录好了一份。
由于纸张的普及,这时候倒是不必搬出一大堆的竹简来了。
只是书籍的封皮上却是空白的,按照曹cao的话,这封皮上的字是要今日由刘协亲自写上去的。
……虽然这事曹cao其实挺想自己gān的。
这可是好大一份名声啊。
可惜这时候皇帝来了,既然有皇帝在,自然是轮不到曹cao去写字的,在这种比拼象征意义的事qíng上,刘协皇帝的身份可比曹cao要有优势多了。
只是到了该写字的环节刘协却拒绝了,他表示既然这是蔡琰所办的事qíng,那么到了这种时候,当然是要由蔡琰来写才最合适。
曹cao听到这话脸色当即缓和不少。
总之他是不愿意刘协来写的。
让蔡琰写,虽然也不是曹cao最开始的计划,但总比让刘协写要好,这可以说是曹cao最能接受的一种现实了。
于是在刘协提出之后,曹cao也立刻赞同,劝说蔡琰亲自来写。
有了曹cao的话,青州这边的人员当即明白了风向,也开始跟着劝说。
蔡琰虽然并不贪这样一份荣耀,但劝说她的除了皇帝还有青州的实权派,曹旭也对她说:“你既然要做大事,又何惜于写这几个字呢?”
机会已经摆在了面前,何必为了表示谦虚而推辞?
曹旭的话蔡琰是最能听得进去的,于是她终于点头。
旁边早有人备好了笔墨,这时候也非常及时的送到了蔡琰的手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