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国_作者:霜色十字(684)

  完事之后还给压了一大堆的工作任务。

  简单的处理了青州的事qíng之后,对于曹旭来说,她更愿意好好的在家里宅着,毕竟她也是真的好久没回来了。

  曹旭的温和反应让原本担心曹旭回来之后会有一场腥风血雨,因此十分紧张的人都松了口气,看样子,杀了董承等人之后曹旭是消气了,并没有打算再去追究其他人。

  于是渐渐地,临淄的紧张气氛也终于开始缓和。

  刘协的病也逐渐好了起来。

  但临淄的气氛逐渐轻松的同时,孙策那里去紧张起来了。

  周瑜就说道:“如今看来袁绍已经不能成为曹氏北方的阻力,而在他们统一北方之后,南下就是必然的选择了。”

  然而他们至今还没能弄死刘表_(:3ゝ∠)_

  讲真的,曹旭那边那么大个北方都打下来了,可孙策这里却还没能弄死刘表,这事说起来确实是挺丢人的。

  周瑜的紧张鲁肃自然能够感受到,不同于孙策,他是赞成周瑜的想法的:“我们必须抓紧了,快则一年,慢也不会超过三年,曹军必定南下。”

  反正大家都清楚的是,袁绍肯定撑不过三年。

  刘备那里,庞统也在说着差不多的话,不过比起孙策的紧张,他们就要轻松一点。

  “至少短期内,曹cao不会对凉州有兴趣的,统一北方之后,他最想要做的事qíng应该就是南下,取得至少是名义上的全国统一,因此对于我们来说,时间或许并不充裕,但也不必过分急迫,稳扎稳打才是我们目前该做的。”

  毕竟,如果曹cao南下,那么首先需要为此烦恼的人应该是孙权和刘表,和刘备可没什么关系。

  凉州这地方,不到最后时刻,一般大家都想不起来大汉还有这么个地儿。

  大部分时候都是被人遗忘的小角落,只要他们自己不要特意蹦跶出去刷存在感就行了。

  而另一边的青州,在气氛刚刚缓和没多久,却又再次紧张起来。

  因为纪衡提出要分文武两科了。

  之前的学馆主要是以文科为主,这里的文科当然不是指的后世啥历史语文之类的学科,而是说,读书搞研究的文人。

  这就使得学馆的主要人才输出都是政治民生类的人才,要不就是科研类的,至多,也就是像郭嘉那样当个军师。

  纪衡觉得这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提出另外建立真正的军官学校。

  是的,军官。

  他们培养的不是底层的士卒,而是军官。

  具体的科目除了武力值的培养以外,兵法方面才是重点,并且考核也与一般学馆不同,而是在除了个人素质的考核以外另外增加演习,然后视其表现予以评价。

  这事其实不管是曹旭还是曹cao都不会反对,唯一的问题在于……

  郭嘉颤巍巍的举起手:“那个,伯瑾先生,之前将领们需要跟我们一起考试,这次……我们需要跟着他们一起考吗?”

  演习倒是不怕,但郭嘉怕考武力值啊!

  第138章

  郭嘉眼巴巴的看着纪衡,等着他给出个答案。

  事实上不仅仅是郭嘉,几乎九成九的文官们都把视线集中过来了,贾诩和程昱两老头更是紧张。

  讲真的,对于贾诩来说,考试不是难事,毕竟套路什么的都是他玩剩下的东西,而且学新知识嘛,谁说上了年纪的就一定比不上年轻人?

  但这仅仅是在脑力运动方面,如果说是拼体力的话,贾诩很确定他这老胳膊老腿真的承受不来。

  然而灾难xing的是,纪衡点头了:“你们当然得考啊,你看我这里有新拟出来的大概章程。”

  以后青州的教育体系将会分作两部分,一部分青州学馆依旧保留,这一部分纪衡想着是类似于后世大学的xing质,在各地方学馆完成基础教育之后,在青州学馆根据qíng况选择一门或几门科目进行学习,包括了纯文学xing质的,还有一些儒家经典,以及纪衡目前最看重的数理化等等被统归纳为格物一类的,甚至他准备根据实际qíng况开设水利农业相关的专业。

  而另一部分则是统一的军校,因为是军官学校而不是培养士兵,再加上这确实是第一次做,因此纪衡并不打算在一开始就搞个新闻,实际上他也搞不出来。

  毕竟没经验。

  想想老前辈搞huáng埔军校的时候,也没一开始就搞的很大嘛,第一期才多少学生来着?好像大大小小加起来只有几百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