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哥见我多妩媚_作者:伊人睽睽(455)

  李信蹲下来,捧起灯笼下挂着的布条,开始洋洋洒洒地写字。他的字还是那种龙飞在天的风格,潇洒无比,又带着力透布背的锐意在。若剑鸣蹡蹡,即将出鞘。他的字比起以前,好的不是一点半点。他那种力道与舒展xing,是女孩儿秀气的字迹所比不了的。但他现在写字,龙飞在野时,也俯下身来,温柔眷恋。

  他写:“祝卿一世无忧。”“愿卿永如琉璃,纯然无垢。”“还卿三千愿,愿愿祝卿好。”

  “渊冰厚三尺,素雪覆千里。我心如松柏,卿qíng复何似?”

  “赠我司南,为卿司南。”

  千言万语,万语千言。当还没有人请他写字时,他已经放飞了好几盏灯笼。少年郎君行动这般快,身边领钱的人自然也能快一些拿到钱。众人犹豫了片刻,又在侍卫们的指引催促下,慢慢地聚到了李二郎身边,央求他写字。

  闻蝉那里终于得到了解放。

  她回头,看了眼被人围着的李二郎。看他坚毅清瘦的侧脸,看他秀挺的身姿……舞阳翁主拍了拍滚烫的脸颊,揉着手腕,抬头欣赏了一会儿自己放的灯。她听李信嘱咐一个侍卫回去拿钱,他也准备大散财了。李信一到,在最开始的激dàng过后,他就有条不紊地接过了这边的事。既然开始了,就不要像闻蝉那样小打小闹。李信决定把影响力扩大点,把这件事做到极致。

  闻蝉得到了解放,闻蝉渐渐没事gān了。她就站在灯笼中看着表哥,她伸出手比了下,发现他已经比自己高了快一个头了。

  女孩儿独自乐:难怪仰头跟他说话那么累,还越来越累。

  她的少年,已经长大了。

  她就喜欢李信身上那种鲜活劲儿,当他活过来时,当他不再那么死气沉沉时,她看他多少遍,都不会生厌。她就怕他老去,怕他死去,怕他变成庸庸碌碌的人。

  闻蝉仰头看着天上铺满了的孔明灯。

  越来越多的人cháo被吸引到了这里。贫苦地方即使在上元节也没多少庆祝的活动,然随着长安上空升起来的灯笼,多少人让人去打听是谁在放灯。

  未央宫中歌舞升平中,众人站了起来,看那燎燎如火的灯在天上升起来;东宫冷冷清清,太子靠窗而眠,忽听外面喧哗,侧头便被灯火耀了眼;定王府上怀了身孕并未出席宫中宴会的定王妃程漪,抬头看到了千里万里的灯海;闻若夫妻抬起了头;跟随定王身边的江三郎抬起了头……

  无数人望着这片震骇无比的灯中海洋,且在得到消息,知道是会稽李家的二郎与长公主家的舞阳翁主在救济贫苦百姓后,这群上流社会的贵族们沉默了。片刻后,长公主带头,大批物资钱财被发了出去。

  与民同乐。

  他们想到。

  李家二郎。

  他们若有所思。

  长安城中的百姓,很多年无法忘怀那年上元节时的空中灯火。多少年山河破碎,多少年远走他乡。只有每当回想起长安夜空中的灯海,他们望着东方,望着那个古老的城池,心中升起无数向往与眷恋。不管长安城变成什么样子,不管山倒还是云塌,那都是他们梦寐以求的国都。

  看那灯铺陈在天,看那灯照着无数人的眼睛。看无数长安百姓,被灯光耀了眼,也舍不得移开。

  心怀赤意,永不能忘。

  密密麻麻的灯笼全部放飞,在夜空中飞得越来越高,与星同辉。没有钱可领着,夜渐渐沉了,众人三三两两地散去,还说着方才的盛景。长安城多少年能出这么一次盛景,值得他们说道数年了。

  人走了,侍从侍女们去清扫巷子,收拾坏了的或点不起的灯。他们在巷子里忙活,李信与闻蝉坐到了巷口闻蝉的马车中。到了夜里这么冷,闻蝉打个哆嗦后,回车厢中摸了披风穿戴上,又爬出了车厢。她看到李信单腿搭在车上,坐姿肆意。闻蝉从后抱住李信的肩,冰凉的手伸到他脖颈中去冰他。

  李信脖颈间的青筋骤缩了下,问,“现在能抱你了吗?”

  闻蝉虚着眼看了下巷中忙碌的仆从,再看眼周围空无一人的地段。她轻轻地“嗯”了一声,腰肢就被少年往后伸手搂住。她的心跳起来,李信的力气好大,单手往后,就将她提了起来,反抱到了自己怀中。

  闻蝉被抱得坐在了少年腿上,她抬起脸,李信俯下身,鼻尖与她碰了碰,在她唇上轻轻点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