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九龄_作者:希行(376)

2017-02-03 希行

  “再早也没早过你。”她说道。

  “可不敢,这还是跟老太太您学的,想当初我接受这酒楼,您也忙着生意,那时我可暗地里较劲呢,结果整整一年,你每天都比我去店铺里早,我是彻底的认输了。”掌柜的笑道。

  那时候啊,家中突遭变故,以为嫁汉嫁汉穿衣吃饭的她不得不接过家里的生意,不辛苦不努力没办法啊。

  “转眼都过去十几年了啊。”方老太太感叹道。

  掌柜的点头。

  “祖母你们又在忆苦思甜吗?”方玉绣说道,一面从马车上下来。

  “二小姐,你可是稀客。”掌柜的笑道。

  方老太太笑着搭上方玉绣的手臂,和掌柜的说笑着进了酒楼。

  路边的人纷纷投来好奇的视线。

  “方家的老太太最近天天都来喝茶。”有人说道,“说是避暑。”

  “这里能避什么暑,还不如方家的好花园呢。”有人答道。

  “什么避暑啊是散心,你们不知道啊,方家出的那大事。”也有人立刻说道。

  这件事整个阳城都知道,已经议论的不能再议论了。

  “哪有什么烦心的?不是已经抓住了。”

  “但是方少爷还是被害了啊。”

  “不是,我听说是方少爷没事。”

  “怎么可能没事,都害了那么多年了。”

  “要不为什么方少爷还不出现?估计是被害死了。”

  “那怪不得要散心呢,这事可真是太堵心了。”

  外边的人议论纷纷,酒楼里最高处的包厢里安静祥和。

  一如往日方老太太坐在窗边,专注而认真的看着大路上,在这里可以看很远。

  虽然清晨时分,但大路上已经不少人行走。

  虽然可以看得很远,但也不一定能看清啊。

  方玉绣站在方老太太身后也看着外边。

  能认出哪个就是报信的人来吗?

  她的念头才闪过,就见坐着的方老太太猛地站起来。

  “来了。”她声音有些沙哑的说道。

  第五十八章 一家欢喜一家愁

  来了。

  听到方老太太这句话,方玉绣的手握紧了椅子的靠背,心揪了起来,瞪大眼看着外边。

  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

  是生还是死?

  “红的!红的!”方老太太喊道,“十九年了,十九年了。”

  她的人已经冲到了窗户边,喊着听起来语无伦次又风马牛不相及的话。

  方玉绣听得懂。

  十九年了,她们等来了好几次亲人的消息。

  等来了祖父的丧命的消息。

  又等来了父亲丧命的消息。

  又等着弟弟丧命的消息。

  家里的白布麻布堆积着准备着,以为再也看不到红色的生的希望。

  现在终于等来了,终于改换了。

  “终于等到了。”她喃喃说道,一向平静喜怒不露的她泪水难以抑制的溢出。

  说实话,她陪着祖母来心里真的很害怕,真的不敢来,她不知道万一看到的又是死亡的消息,她可怎么办。

  这一点她还真不如祖母。

  祖母不仅亲自等着,而且还敢让报信的直接将结果告诉她,不猜不问不用缓冲委婉,是红是白,是生是死,她就敢这样看,这样接着。

  泪水模糊了她的双眼,视线里大路上疾驰而来的两个人马身后绑着的红色的旗变得模糊如一团火。

  大路上车马越来越多,一骑疾驰穿过街道,直向县衙而去。

  马上的人明显是官差,公务来往行人不敢耽搁纷纷躲避,看着人马直接就进了县衙。

  因为没有本地人任本地知县,所以县太爷在当地都没有住所。县衙后设有内宅,供家眷们居住。

  阳城县衙的内宅修缮的很考究,还有后花园。

  此时李县令就在花园里避暑,赏着荷花,烹着香茶,无比的惬意。

  身边一个书吏拿着扇子摇着脸上也是满满的笑意。

  “千算万算,他们还得经过白鹤梁山。”他说道。

  “准备的周全些。一而再再而三。方家这次准备的很周全,也不知道怎么行了大运,正赶上锦衣卫办差。害的咱们那边的人束手束脚。”李县令闭着眼躺在摇椅上说道,“所以莫要小瞧了他们,蚂蚱还能蹦三蹦,看看他们这次蹦的多高。一个将死之人都能救活,还让我们十几年的安cha都搭了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