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代媒婆生涯_作者:山楂丸子(104)

  “凤凰牌自行车,一百六十块,搭四十张工业劵!”

  韩念念跟在后面,对售货员直接道,“乡下来的,没工业劵。”

  售货员见怪不怪,立马给介绍其他,“高价大金鹿,不要工业劵,三百四十块!”

  姚大勇咋舌,冲陈卫东挤眼,两人纷纷撤退,三百多块,都能盖个房子了!这哪是买自行车,分明是烧钱!

  楼上楼下转了一圈,一行人出来,纷纷沉默,突然间觉得腰包不够鼓,原本还算硬挺的钱也不够花了。

  韩念念盘腿坐在铺了糙席的架子车上,笑眯眯的问,“打大衣柜还是买自行车?”

  叶兰英神色犹豫,“东子,要不咱们不打大衣柜,存钱想办法买辆自行车吧。”

  她男人力气大,是队里的主要劳动力,一年能挣三百个工,碰上好年份,一个工能换三毛钱,一年挣八。九十块,她还有点压箱底的私房钱,再存个三两年,买辆自行车也差不多。

  陈卫东哎了一声,乐得直挠头,如果不是碍着在外面,他想抱他媳妇亲两口!

  姚大勇也朝陈玲看,眼含期盼,陈玲可不管这么多,直接丢给姚大勇一个白眼,“这么贵的东西,想都别想,还是先打个大衣柜要紧,其他以后再说!”

  姚大勇拉长音哦一声,不敢不从。

  一路说笑回乡,刚到家,有同村的婶娘来找韩念念,为定亲的事。

  韩念念立马打起十二万分的jīng神,跟婶娘商量qíng况,男方女方家跑个不停。

  大概是都准备在秋忙之后结婚,导致韩念念这两天忙活的像个陀螺,单是定亲的就有五家!这几家就跟约好了似的,前脚定上亲事,后脚就找韩念念再给算结婚日子。

  韩念念最后排了一下,从秋忙结束到年前,每隔十天半个月就有对大姑娘小伙儿要结婚。

  不出意外,到年底她能再亮十来盏!

  韩念念每天算快活账,喜滋滋的过日子,眼瞅着秋忙就到了眼前,生产大队长敲锣打鼓挨家挨户吆喝,磨镰刀、上大石磙、对工分簿…

  陈玲这段时间可忙活的不行,不仅赶上农忙,她的婚期也到了,样样都得清点好,机织布套的新棉花被、大红chuáng单、红格子罩衫、带襻井口鞋…

  “大衣柜瘸叔还没做好,我得去催催他。”

  “我给大勇织的毛线衣还没织好呢!”

  “哎呀,烦死了烦死了,我忘了纳拖鞋底子…”

  “呜呜…姐,我不想结婚了!”

  韩念念听得满头黑线,原来传说中的婚前恐惧症不是几十年后才有啊…

  秋季开学之后,还没上几天的课,小学又放了农忙假,正是应了墙上画的宣传画,全民投入大生产。huáng豆、玉米、高粱、花生米,样样都得收粮仓!

  这天大清早,生产大队长举喇叭挨家挨户召集去公社开大会。

  社员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但还是放下碗筷摸把嘴,不紧不慢的去公社。韩念念好奇心重,走在前面,她最先到公社,公社的院里已经或坐或站了一帮同志,扛垫褥拎行囊,从穿着打扮上来看,可以肯定都不是乡下人。

  在一群衬衫装、列宁装、中山装里,韩念念一眼瞧见了孟繁宗,有点闹不明白是怎么回事,这么多人来他们乡下做什么?“

  孟繁宗也瞧见了她,因为离得远,二人没打招呼,彼此视线jiāo汇,互相笑了下。

  等社员陆续到齐,大队长开始说话了,“这些同志是城里派来支援咱们大丰收的,咱们先鼓掌欢迎!”

  耳边响起热烈的鼓掌声,韩念念也跟着拍手,以前她有听自己爷爷说过支援农村大生产,当时还觉得太夸张,现在总算见识到了,闹这么大阵仗,果然这时期温饱才是最重要的问题…

  要不然年年大生产也不能上报纸头条,这次可是跟国家领导人接见外宾的版面一样大呢!

  事实上,每年无论是chūn忙还是秋忙前夕,上头都会派相关工作人员下乡估测一亩地的粮食产量,一来为了定下当年上jiāo粮食指标,二来也是综合考虑要不要派城里各单位同志支援农村建设。

  很显然今年秋半季又大丰收。

  大队长一番激励言辞之后红光满面,把上头派下来支援建设的同志相继安cha到各家各户,关于这个安排,老农民们谁也没意见,毕竟人家可是来帮忙gān活的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