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代媒婆生涯_作者:山楂丸子(267)

  新时期了,竭力倡导男女平等,坚决不歧视妇女,不少机关工厂领导岗位也有妇女,尤其是工会,简直是老大姐们的天下,都是过来人,知道妇女尤其是育龄期妇女的不易,基本都支持带娃上班这个举动,并且建议给整个市委及其下属单位增加个托儿所。

  其实就是专门一间屋用来放奶娃给奶娃哺rǔ的场所。

  旁人就不说了,同在市委机关单位上班,薛晓鸥怀上了二娃,赵向红今年也能生,单位设了托儿所对她们来讲也有益处。

  没几日,刚上班姜科长就把内务科下属单位的所有同志召集一块开了会。

  把奶娃的事着重提了出来。

  “各部门领导在征求绝大部分同志意见之后,最终商讨决定,在一楼最西腾出两间屋用作托儿所,但小chuáng垫褥被子你们得自带。”

  此消息,不止育龄期妇女高兴,男同志们也在心里打算着,要不要把在家的娃带过来减轻下家里媳妇儿的负担。

  托儿所跟她们介绍所就隔了一面墙,韩念念特意去看了看,里外两间屋子收拾的gān净利落,暖壶搪瓷缸柜子都有,过完年开chūn之后里面不算冷,老大老二睡一张小chuáng绝对没问题。

  韩念念还是头一回感受到这么人xing化的单位,喜滋滋的回去跟方知行说。

  “妇女能顶半边天,你们领导也是怕犯了歧视xing错误。”方知行把老二抱着在廊檐下晃悠,“明天我找木匠再打一张小chuáng,家里这张还得用,新打的就放在你们单位托儿所里。”

  韩念念笑眯眯道,“不用费劲找木匠,赵向红她男人就是木匠工,方书记你把打chuáng的木板买好就成!”

  她可是赵向红和王胜军的大媒人,只要提一句,万胜军指定优先给她打木chuáng。

  方知行也没耽搁,趁天气好,推了架子车就往市郊去。挨着郊东的合作社有木材厂,合作社为给社员谋福利自己经营的小厂,从结婚起打chuáng打家具,方知行没少来买木板。

  普通洋槐树木最便宜,五块钱一根直径半米的树gān,两根就够打一个连在一块的摇篮chuáng。

  红木最贵,十五块一根,榆杨树其次,七块五一根。

  “给奶娃打摇篮chuáng呀,得挑最便宜的。”合作社的领导讲话也实在,“奶娃能睡多长时间?至多用个两三年就搁置了,拿红木打不划算!”

  方知行也不甘当冤大头,听了合作社领导的建议,买了两根洋槐木头。

  韩念念这边,王胜军通知之后就来家做工了,木匠裁fèng泥瓦匠,走街串巷给人做活,给哪家做,哪家得烟酒买上,还要管三顿饭。

  王胜军是个憨实人,“烟不抽,酒不喝,给口饭就成!”

  王胜军嘴巴钝,但是手却灵巧,没了手指的右手不耽误他做活,一张小木chuáng,不过一天的功夫就能打出来。

  “再凉两天,刷层油漆就成!”王胜军道。

  “不用刷油漆了,直接这么用。”油漆什么的,韩念念有点不放心,原木色最好最安全!

  无论是木匠工还是泥瓦匠,一天的工费是五毛钱,大多工匠为了能多拿几天工钱,最擅拖工,像王胜军这样一天就给做完的,简直是良心工,韩念念心里过意不去,晚上烧了一顿好的招待他。

  周一再上班时,韩念念抱一个,方知行抱一个,兄弟两乖乖躺托儿所的小chuáng里,扔上小玩具,只要不饿着,他们自己就能玩半天,一点不耽误韩念念上班!

  忙忙活活一上午,快中午时,孟繁宗过来找了她一趟。

  第92章

  两人现今都有各自家庭奶娃,当着郑大姐和严大姐的面,实在不适合单独出去说话,显然孟繁宗意识到这点,进来寒暄两句,递给韩念念一封信。

  等两位大姐先下班了,韩念念才把信拆开。孟繁宗仍旧没打消不回去的念头。

  如果她能碰见月老,让她帮忙问月老怎么能让他回去。

  想到已经怀上二娃的薛晓鸥,韩念念心里有些发沉。孟繁宗想回去,无可厚非,毕竟那个地方才是他的根基,连她自己都放不下亲人和如日中天的事业,更别说孟繁宗了。

  孟繁宗回到家时,小保姆已经做好了晌午饭,孟小乖站在学步车里,挥着两个小胳膊朝他扑腾过来,嘴里咿咿呀呀有声,依稀已经能辨出是在喊粑粑。

  “是小宗呀,快洗洗手,准备吃饭!”小保姆腰里扎着围裙,从厨房伸出个脑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