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代媒婆生涯_作者:山楂丸子(90)

  “红烧!”韩念念想也不想便道。

  中午一家子人都在,围在一圈七嘴八舌个不停。

  “姐,苏州好看不?东西啥的好吃不?”

  “大妹子,你在那边住不住的习惯?”

  “那边比咱们这里还热吧!”

  ……

  说说笑笑间,叶兰英去西头间她屋里开了大木箱,把她的私房钱拿出来,也不知道韩念念给她寄的那块料子得多少钱,索xing把钱拿出去可她收。

  “大妹子,上回你给嫂子寄的料子颜色好看,多少钱你算算,嫂子给你,就是这布票…嫂子还真没有。”

  陈玲哎了一声,也忙不迭给韩念念钱,自打她和大勇定过亲,六十块钱的彩礼钱全在她兜里装着,她娘一分钱没要,她现在也是有积蓄的人啦。

  “姐,你买料子花多少就拿多少,还有我娘那块,我一块给出了,当是孝敬我娘的!”

  韩桂娟嘴上说她,心里还是很高兴,这闺女,没白养!

  韩念念自然不肯接钱,“都是自家人,我买了送你们的啊,给我钱可就见外了。”

  她话音刚落,陈爱国便道,“念念该收的你只管收,人家亲兄弟还明算账呢,你的钱也都是你爹娘留的,gān啥也不能让你自个白花钱。”

  韩桂娟道,“你姑父说的是,念念,咱家虽然没啥钱,但也不是穷的叮当响,该拿的你得拿着!”

  话都说到这份上,韩念念没再推辞,象征xing的收了叶兰英十五块,陈玲两块布料,收她三十块。

  “大妹子,这么好看的料子,十五块,只能买个布头吧!”叶兰英还要再数五块钱给韩念念。

  韩念念忙拦住,“够了够了,再还看也不是huáng金,他们本地卖的价跟咱们这边百货商店卖布料的价差不了多少。”

  好说歹说,把人给唬弄住。

  到了饭点,韩桂娟去杀鱼生火做饭。

  一盘红烧鲫鱼,一盘青椒炒茄条,又凉拌了一碗西红柿,玉米面馍馍,面疙瘩汤,韩桂娟不停的给韩念念夹菜。

  还别说,真有种回家的感觉。

  陈爱国自个倒了碗地瓜烧,吃喝的啧啧有声。

  “姑父,姑,我一会儿还得回城里。”

  “gān啥?”韩桂娟追问道,“还回城里gān啥?”

  对上众人诧异的眼神,韩念念把qíng况简单说了遍,“反正放暑假,我天天在家也不习惯,下地锄糙我也不大行,索xing就在城里托方书记给安排个临时工。”

  “也成,只要不是去gān为非作歹的事就好。”陈爱国抿了口白酒,又道,“方书记也来咱们乡啦?”

  韩念念点头,“去找吴书记商量事了,我让他走前喊我一声。”

  陈爱国道,“你这丫头,早说呀,人家方书记大老远过来,中午还不得管人家一顿晌饭?!”

  cao心晌午没饭吃的方书记,此时正坐在狗娃家的土炕上,炕几连摆了两张,大盆的铁锅炖老母jī,西红柿炒蛋、红烧冬瓜…

  满满当当摆了两炕几。

  狗娃他爹又让狗娃去打了酒,热络的招呼方知行吃,“大兄弟,上回可谢谢你带咱家狗娃看病,又花钱请咱们吃晌饭,这趟你来咱们乡下,我说啥也得管大兄弟的晌饭!”

  说话间,狗娃他爹给方知行倒上白酒。

  农村不像城里讲究,没有酒盅,只能拿粗瓷碗装。一倒就是一大碗,得有三四两的量。

  上半年丰收,家家户户分了不少小麦,背到黑市偷摸卖掉,挣了不少钱,房顶修缮了一番,家里盆盆罐罐也添置了一番,还剩余了些存款,日子比头几年好过,庄稼人自然也就大方了些,尽可能把家里好的东西拿出来招待贵客。

  堂屋里还有张小八仙桌,狗娃她娘带着狗娃姐弟几个坐下面,炕上就狗娃他爹和方知行两个。

  架不住狗娃他爹热qíng,一个晌饭的空当,方知行喝了有七八两酒,等他告辞狗娃一家,推自行车来喊韩念念的时候,脸颊红扑扑的,跟害羞的小媳妇一般。

  韩念念忍不住笑喷,和陈家一家人告别,跟方知行一块回市里。

  “方书记,你这中午没少喝酒啊。”

  坐自行车后座上,韩念念心惊胆战,因为小面瓜似乎酒劲上头,扶不住自行车把手了,骑得摇摇晃晃,似乎分分钟要把她甩下去。